[發明專利]水質監測凈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01280.5 | 申請日: | 2019-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795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莉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市宇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G01N33/18;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鴻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徐晶石 |
| 地址: | 300392 天津市濱海新區華苑產業***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源 監測 生物吸附劑 水質監測 水處理劑 生物檢測技術 微生物絮凝劑 生物傳感器 水質 半滲透膜 被動采樣 成分參數 初步凈化 二次污染 環境友好 綠色環保 深度處理 凈化 病原體 絮凝劑 重復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質監測凈化方法按照先后順序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在需要監測的水源中設置不同的生物傳感器對水源中的有害成分進行監測,定期通過半滲透膜被動采樣法采取水源樣品,采用PCR檢測法對水中的病原體進行監測;步驟(2):根據步驟(1)監測出的水源參數,對水源中依次加入絮凝劑和生物吸附劑;步驟(3):重復步驟(1)的步驟,待監測出的水源中的有害成分參數降低到首次測定的一半時,加入水處理劑。本發明采用生物檢測技術對水質進行監測,具有綠色環保并且不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優點,再通過生物吸附劑和微生物絮凝劑對水質進行初步凈化,再通過水處理劑進行深度處理,具有成本低、環境友好和處理效果明顯的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質監測和凈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質監測凈化方法。
背景技術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污染物的種類、各類污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范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
當前,我國水環境水質監測技術取得了較快速度的發展,當前我國水質監測技術主要以理化監測技術為主,包括化學法、電化學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離子選擇電極法、離子色譜法、氣相色譜法、等離子體發射光譜(ICP—AES)法等。其中,離子選擇電極法(定性、定量)、化學法(重量法、容量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在國內外水質常規監測中還普遍被采用。近幾年來生物監測、遙感監測技術也被應用到了水質監測中。
而目前常用的水質監測和處理主要是通過物理處理技術和化學處理技術,而于物理處理技術不可深度處理水體以及化學處理技術可能帶來環境二次污染的風險。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水質監測凈化方法,按照先后順序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在需要監測的水源中設置不同的生物傳感器對水源中的有害成分進行監測,定期通過半滲透膜被動采樣法采取水源樣品,采用PCR檢測法對水中的病原體進行監測;
步驟(2):根據步驟(1)監測出的水源參數,對水源中依次加入絮凝劑和生物吸附劑;
步驟(3):重復步驟(1)的步驟,待監測出的水源中的有害成分參數降低到首次測定的一半時,加入水處理劑,即可。
優選的是,步驟(1)中,半滲透膜被動采樣法的具體操作為:將采樣器在水下1m處固定,在水下持續5d,然后收回采樣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步驟(1)中,所述生物傳感器包括:重金屬生物傳感器、BOD生物傳感器、氨生物傳感器、亞硝酸生物傳感器、乙醇生物傳感器、甲烷生物傳感器和菌濃度生物傳感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步驟(3)中,所述水處理劑包括以下份數的各組分:硅藻土20-25份、三氯化鐵15-20份、納米三氧化二鋁20-30份、草木灰40-60份、殼聚糖40-60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納米三氧化二鋁通過水熱法制成,并且利用懸浮顆粒涂抹法固定在所述殼聚糖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絮凝劑為生物絮凝劑,所述生物絮凝劑包括糖蛋白、多糖、蛋白質、纖維素和DNA,通過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發酵、抽提、精煉制得。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優選的是,所述生物吸附劑包括生物活性炭和生物沸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市宇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天津市宇馳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012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