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隨載可變PWM控制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194823.5 | 申請日: | 2019-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561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4 |
| 發明(設計)人: | 李璽;黃秉銘;單士忠;楊岐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貝斯克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M7/04 | 分類號: | H02M7/04;H02M7/2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蘇友娟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可變 pwm 控制器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隨載可變PWM控制器,包括頻率信號產生電路以及主控制電路,所述頻率信號產生電路包括移位寄存器芯片U2,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1號引腳與2號引腳之間通過導線相連接,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1號引腳第一支路通過導線接反相器芯片U4A的輸出端,第二支路通過導線接與非門芯片U1C的輸入端,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9號引腳通過導線接反相器芯片U4C的輸入端,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8號引腳通過導線接與非門芯片U1A的輸出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該設計實現了占空比控制和移相控制的無縫切換的功能,提高了開關頻率輕載情況下的滿量程輸出,降低了假負載應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隨載可變PWM控制器,屬于開關電源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開關電源廣泛應用于現代工業和國防等領域,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對電源的功率等級、電壓等級、效率以及體積與重量等要求不斷提高,提高開關頻率是減小功率變換器體積、重量,提高變換器功率密度的有效途徑,大功率AC/DC變換器,一般采用相移控制的全橋拓撲技術,該方法可獲得較高的dv/dt值,并且為功率級的所有初級側半導體提供零電壓開關,傳統控制方式主要采用集成式移相控制芯片,比如UC38XX系列PWM控制IC,該方案的主要優點是簡化設計步驟,節省調試時間,現有的控制方式移相角度并不能調節到接近零,在開關頻率提高的情況下會導致電源空載小電壓輸出不受控,有定值輸出,無法滿足測試電源的輸出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隨載可變PWM控制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隨載可變PWM控制器,包括頻率信號產生電路以及主控制電路,所述頻率信號產生電路包括移位寄存器芯片U2,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1號引腳與2號引腳之間通過導線相連接,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1號引腳第一支路通過導線接反相器芯片U4A的輸出端,第二支路通過導線接與非門芯片U1C的輸入端,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9號引腳通過導線接反相器芯片U4C的輸入端,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2的8號引腳通過導線接與非門芯片U1A的輸出端,所述與非門芯片U1A的一個輸入端通過電阻R2接電源端子VCC,另一個輸入端通過電阻R1接與非門芯片U1A的輸出端,所述晶振Y1與電阻R1之間并聯連接,所述晶振Y1的一端通過電容C1接地,另一端通過電容C2接地,所述與非門芯片U1B的一個輸入端通過電阻R3接地,另一個輸入端通過導線接反相器芯片U4C的輸出端,所述與非門芯片U1B的輸出端通過導線接與非門芯片U1C的一個輸入端,所述與非門芯片U1C的輸出端通過導線接D觸發器U5的輸入端,所述D觸發器U5的輸出端引出端子QDA,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3的1號引腳通過導線接反相器芯片U4B的輸出端,所述反相器芯片U4B的輸入端第一支路通過導線接移位寄存器芯片U3的5號引腳,第二支路通過導線接D觸發器U5的控制端,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3的2號引腳通過導線接移位寄存器芯片U3的1號引腳,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3的3號引腳通過導線接D觸發器U6的控制端,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3的4號引腳通過導線接反相器芯片U4D的輸入端,所述反相器芯片U4D輸出端通過導線接D觸發器U7的輸入端,所述移位寄存器芯片U3的8號引腳通過導線接D觸發器芯片U6和U7的輸入端,所述D觸發器U6的輸出端引出端子QDB,所述D觸發器U7的輸出端引出端子QDC,所述主控制電路包括EPLD芯片U8,所述EPLD芯片U8的5號引腳通過電阻R81接反相器芯片U16F的輸入端,所述反相器芯片U16F的輸入端通過電容C49接地,所述反相器芯片U16F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72接反相器芯片U16E的輸入端,所述反相器芯片U16E的輸入端通過電容C41接地,所述反相器芯片U16E的輸出端通過導線接EPLD芯片U8的11號引腳,所述EPLD芯片U8的7號引腳通過導線接D觸發器芯片U13的輸出端,所述比較器芯片U12D的同相端引出端子IH,所述比較器芯片U12D的反相端引出端子SAWTOOTH,所述比較器芯片U12D的輸出端接D觸發器芯片U13的輸入端,所述EPLD芯片U8的12號引腳通過導線接比較器芯片U10D的輸出端,所述比較器芯片U10D的同相輸入端第一支路通過電阻R26接地,第二支路通過電阻R21接電源端子VCC,所述電容C15與電阻R26之間并聯連接,所述比較器芯片U10D的反相輸入端第一支路通過導線接電阻R17并由電阻R17的另一端引出端子VB,第二支路通過導線接二極管D5的陰極,所述二極管D5的陽極接地,所述二極管D5的陰極第一支路通過電阻R16以及二極管D2接端子VB,第二支路通過導線接電阻R14并由電阻R14的另一端引出端子I_GD,所述比較器芯片U10D的輸出端通過電阻R30接比較器芯片U10D的反相輸入端,所述電容C16與電阻R30之間并聯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貝斯克電子有限公司,未經青島貝斯克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9482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網絡廣告傳媒系統
- 下一篇:基于虛擬磁鏈的模型預測功率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