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171915.1 | 申請日: | 2019-03-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379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永華;劉慶奎;姜靜波;倪佐濤;李曉龍;姜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C13/00 | 分類號: | G01C13/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 地址: | 266071***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感應耦合 傳輸纜 凱夫拉 主浮體 深海 垂直剖面 實時觀測系統 聲學釋放器 上端 電轉 浮球 浮子 測量采集單元 數據實時傳輸 海洋觀測 錨定重塊 上下兩端 時間觀測 浮力 通信 | ||
1.一種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浮體(9)、深海聲學釋放器(17)、錨定重塊(20)、測量采集單元、陸基支撐數據接收處理系統(21)及與該陸基支撐數據接收處理系統(21)進行通訊的海表面通信浮子(1),其中海表面通信浮子(1)與主浮體(9)之間通過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及水下電轉環相連,該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上安裝有浮力浮球串(5);所述深海聲學釋放器(17)的上下兩端分別連接有凱夫拉繩,上端的凱夫拉繩上安裝有深水浮球(16),且該上端的凱夫拉繩與所述主浮體(9)之間通過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及水下電轉環相連,下端的凱夫拉繩上連接有錨定重塊(20);所述海表面通信浮子(1)與主浮體(9)之間的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上以及主浮體(9)與深海聲學釋放器(17)之間的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上均安裝有測量采集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海表面通信浮子(1)包括水密通信天線裝置(101)、密封艙蓋(102)、殼體(105)、衛星通信模塊(106)及控制與電源模塊(107),該殼體(105)上密封安裝有密封艙蓋(102),所述衛星通信模塊(106)及控制與電源模塊(107)分別安裝在殼體(105)內,該控制與電源模塊(107)為衛星通信模塊(106)供電;所述水密通信天線裝置(101)安裝在密封艙蓋(102)上,所述陸基支撐數據接收處理系統(21)通過該水密通信天線裝置(101)與衛星通信模塊(106)進行通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通信天線裝置(101)包括天線密封蓋板(1011)、天線密封底托(1013)、衛星天線(1014)及密封管(1015),該密封管(1015)的一端安裝在所述密封艙蓋(102)上,另一端密封連接有天線密封底托(1013),所述天線密封底托(1013)上密封連接的天線密封蓋板(1011),所述衛星天線(1014)容置于天線密封蓋板(1011)與天線密封底托(1013)圍成的空間內部,并穿過所述密封管(1015)、與所述衛星通信模塊(106)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包括鋼絲繩(401)、包塑層(402)、承重纜(403)及耐磨層(404),該包塑層(402)包裹在鋼絲繩(401)外,所述承重纜(403)包裹在包塑層(402)外側,該承重纜(403)的外表面上涂覆有耐磨層(404)。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塑層(402)的長度小于鋼絲繩(401)的長度,即該鋼絲繩(401)的兩端直接包裹所述承重纜(40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浮球串(5)包括浮球架(502)及安裝在該浮球架(502)上的浮球(501),所述浮球架(502)連接于海表面通信浮子(1)與主浮體(9)之間的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深海感應耦合垂直剖面同步實時觀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浮體(9)包括保護殼體(901)、浮力浮球(902)、支撐架體(903)、浮球固定架(904)、層翼(905)、密封艙(906)及采集控制電路(907),該支撐架體(903)安裝于保護殼體(901)內,在支撐架體(903)內設有浮球固定架(904),所述浮球固定架(904)上安裝有提供浮力的浮力浮球(902);所述密封艙(906)安裝在保護殼體(901)內,內部設有通過水下感應耦合傳輸纜與所述海表面通信浮子(1)及測量采集單元連接的采集控制電路(907);所述尾翼(905)連接于保護殼體(901)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7191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