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形成竹節狀針織布的制備工藝及其織布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168401.0 | 申請日: | 2019-03-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377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石建新;劉小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中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6P1/00 | 分類號: | D06P1/00;D06P3/60;D06P1/673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單蘊倩;梁永健 |
| 地址: | 528100 廣東省佛山市三***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形成 竹節 針織 制備 工藝 及其 織布 | ||
一種自形成竹節狀針織布的制備工藝及其織布,其制備工藝包括以下步驟:(1)預處理;(2)Sorona染色;(3)Sorona清洗;(4)Sorona中定;(5)棉染色;(6)棉清洗;(7)胚布定型,該工藝將Sorona染色溫度控制為120~140℃,棉染色溫度控制為55~65℃;其織布竹節效果自然形成,沒有固定節長節距的織布;本設計通過對Sorona材料和棉溫度的染色溫度限定進而使本設計的在彈力方面的回復性得以充分體現,讓成品面料達到很優異的效果;同時,本設計的產品中竹節效果自然形成,可獲得沒有固定節長節距的織布,且竹節分布無規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形成竹節狀針織布的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細砂機采用變頻馬達制備出帶有竹節效果的針織布,是通過控制馬達不同頻率的進而控制竹節的粗和細;即其呈現的竹節效果有規律且形狀一樣;因此,現有技術制備的帶有竹節效果的織布竹節效果過于有規律,且竹節效果較為生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自形成竹節狀針織布的制備工藝,該工藝將Sorona染色溫度控制為120~140℃,棉染色溫度控制為55~65℃,使得竹節效果自然形成,可獲得沒有固定節長節距的織布。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使用上述制備工藝制備獲得的沒有固定節長節距的織布。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形成竹節狀針織布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預處理:將Sorona和棉紗通過倍捻機纏繞成一體后,在針織大圓機織造胚布;
將胚布置于高溫蒸氣下蒸胚處理;該胚布上帶有Sorona和棉纖維;
(2)Sorona染色:將胚布置于中低溫下加入Sorona助劑和Sorona染料,并升溫至溫度為120~140℃,保溫;
(3)Sorona清洗:將胚布降溫并進行初清洗;再依次升溫后進行還原清洗;
(4)Sorona中定:將胚布置于高溫濕潤環境下對Sorona進行定色;
(5)棉染色:將胚布置于中低溫下加入棉染料助劑和棉染料;加入堿并保溫55~65℃;
(6)棉清洗;將胚布降溫并進行清洗;
(7)胚布定型:將胚布置于定型機,加入定型助劑;定型完畢后,清洗晾干。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2)中,將胚布置于低溫下加入Sorona助劑和Sorona染料,并置于溫度為125~135℃,保溫。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1)中,蒸胚處理的溫度為110~130℃。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2)中,Sorona助劑包括:除油劑和醋酸;
所述Sorona染料為分散染料。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3)中,將胚布降溫并進行初清洗;再升溫至80~90℃后進行還原清洗。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4)中,將胚布置于145~155℃高溫環境下進行定色。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5)中,棉染料助劑包括:棉勻染劑和螯合劑。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5)中,棉染料助劑包括:元明粉;
元明粉的添加方式為:分3~4次添加,每次用量一樣,每次間隔不少于9~10分鐘,直至加完。
更進一步說明,所述步驟(7)中,定型助劑為軟滑硅油,軟滑硅油濃度為15~25g/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中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中匯紡織印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6840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