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電動機用的變速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150203.1 | 申請日: | 2019-0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306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小山重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3/70 | 分類號: | F16H3/70;F16H57/023;F16D21/00;F16D23/02;H02K7/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麗娜;黃綸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機 變速裝置 | ||
本發(fā)明提供電動機用的變速裝置,其能夠以彼此不同的減速比對電動機的動力進行變速,并且能夠?qū)崿F(xiàn)裝置整體的小型化。在本發(fā)明的電動機用的變速裝置(1)中,在中空型的電動機(2)的內(nèi)部空間中配置有輸入用的行星齒輪機構(PG0)和輸出用的第1及第2行星齒輪機構和離合器機構(MCL)。當行星齒輪機構的太陽齒輪借助于離合器機構而與第1行星齒輪機構的第1太陽齒輪(S1)連接時,減速比被設定為第1減速比,當太陽齒輪借助于離合器機構而與第2行星齒輪機構的第2太陽齒輪(S2)連接時,減速比被設定為與第1減速比不同的第2減速比。基于離合器機構進行的第1太陽齒輪或第2太陽齒輪的連接的切換由相位同步機構(MCC)進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以彼此不同的減速比對電動機的動力進行變速并輸出動力的電動機用的變速裝置。
背景技術
作為以往的電動機用的減速裝置,已知例如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減速裝置。如圖9所示,該減速裝置具備:輸入軸SIA,馬達MA的動力被輸入到該輸入軸SIA;與輸入軸SIA直接連結(jié)的第1太陽齒輪S1A以及與該第1太陽齒輪S1A一體的第2太陽齒輪S2A;齒圈部件RA,其配置在第1及第2太陽齒輪S1A、SA2的外周側(cè),具有彼此一體的第1齒圈R1A及第2齒圈R2A;第1行星架C1A,其將與第1太陽齒輪S1A及第1齒圈R1A嚙合的多個第1小齒輪P1A支承為旋轉(zhuǎn)自如;以及第2行星架C2A,其將與第2太陽齒輪S2A及第2齒圈R2A嚙合的多個第2小齒輪P2A支承為旋轉(zhuǎn)自如。
第1行星架C1A不能旋轉(zhuǎn)地固定于殼體CAA,第2行星架C2A與輸出軸SOA直接連結(jié)。另外,第1太陽齒輪S1A的直徑比第2太陽齒輪S2A的直徑小,第1及第2齒圈R1A、R2A的直徑彼此相等。
在上述結(jié)構中,馬達MA的動力經(jīng)由輸入軸SIA輸入,在以規(guī)定的減速比進行了減速的狀態(tài)下從輸出軸SOA輸出動力。該減速比根據(jù)齒圈部件RA與第1太陽齒輪S1A之齒數(shù)比、以及齒圈部件RA與第2太陽齒輪S2A之齒數(shù)比來確定。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145708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如圖9所示,在該以往的減速裝置中,馬達MA在輸入輸出軸SIA、SOA的軸線方向上配置在由第1太陽齒輪S1A等構成的齒輪裝置的外側(cè)。因此,減速裝置的軸線方向長度變大,不能緊湊地構成減速裝置。另外,在該減速裝置中,僅以由齒圈部件RA、第1及第2太陽齒輪S1A、S2A的齒數(shù)確定的固定的減速比進行減速動作,不能以不同的減速比進行變速動作。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以上那樣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以彼此不同的減速比對電動機的動力進行變速并且能夠?qū)崿F(xiàn)裝置整體的小型化的電動機用的變速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未經(jīng)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50203.1/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