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插水稻的兩次施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147647.X | 申請日: | 2019-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5717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7 |
| 發明(設計)人: | 寧運旺;張永春;張輝;朱德進;王會方;王磊;汪吉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C21/00 | 分類號: | A01C21/00;A01G22/22 |
| 代理公司: | 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 32230 | 代理人: | 徐蓓 |
| 地址: | 21001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施肥 基肥 機插水稻 插秧 氮肥利用率 生殖生長期 追肥施氮量 分蘗 水稻 早衰 產量增加 肥料品種 復混肥料 高氮配方 水稻營養 灌漿 分蘗肥 化肥氮 凈收益 施基肥 拔節 省略 籽粒 測深 氮量 復水 控釋 撒施 尿素 配方 農戶 改進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插水稻的兩次施肥方法,通過改進肥料品種、配方、施肥時間和施肥方式,省略分蘗肥和籽粒灌漿肥、只施基肥和拔節孕穗肥來實現。具體做法是采用高氮配方的緩控釋復混肥料作基肥,在插秧前以混施或插秧時同步測深施方式施入基肥,水稻擱田復水后以表面撒施方式施入尿素,其中基肥和追肥施氮量各占總施氮量的50%。與現有習慣施肥相比,水稻施肥次數平均減少2次、化肥氮投入減少20%以上條件下,可使水稻營養生長期分蘗早發,生殖生長期不早衰;并可使產量增加1.5%~12.9%,施肥成本比農戶習慣施肥減少25.1~64.5元/畝,凈收益增加66.4~140.6元/畝,氮肥利用率提高3.2~10.8個百分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機插水稻的兩次施肥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江蘇省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分別占全國的7%和10%左右,對全國糧食安全起著重要作用。江蘇水稻種植以稻麥輪作為主,單季粳稻占江蘇省水稻種植面積的80%以上,其單產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但江蘇省水稻也是單位面積氮肥投入量最高的地區之一,氮肥用量總體為351kgN/hm2,遠超水稻生長需要,不僅導致氮肥利用率下降,化肥養分易流失引起較高環境風險,對生態宜居的鄉村振興戰略形成威脅。
農戶是農業技術最終采納者和應用者,技術本身的復雜程度以及能否給農戶帶來明顯經濟效益是農戶最關心的問題。近二十年來,化肥減量技術研發和推廣受到重視,有機肥替代、測土配方技術(配方肥)、緩控釋肥等化肥減量技術被大力推廣。但這些化肥減量技術或者操作復雜、或者勞動強度大、或者價格高,技術實施成本較高,照顧農戶關切不夠,農戶采納率普遍不高。發明低成本、輕簡化的化肥減量技術非常必要。
江蘇水稻傳統種植講究精耕細作,施肥次數平均在4次(基肥、分蘗肥、拔節孕穗肥和籽粒灌漿肥),遠高于我國其他省份的2~3次施肥。調查分析表明,江蘇水稻施肥次數與施氮量呈極顯著正相關。為減少施肥次數,前人對采用緩控釋肥料一次施肥進行大量研究,但實際應用中其效果并不穩定。水稻一生有兩個關鍵生育期(即營養生長期和生殖生長期),相應地其養分吸收也包括兩個高峰。傳統的4次施肥中,營養生長期施用的分蘗肥與基肥施用間隔時間短且利用率不高,生殖生長期間施用的籽粒灌漿肥用量少且容易造成水稻貪青晚熟。因此,通過改進肥料品種、配方、施肥時間和施肥方式,省略分蘗肥和籽粒灌漿肥,只施基肥和拔節孕穗肥,即采用一基一追兩次施肥成為可能。本發明內容是在多年多點定位試驗和示范基礎上得到的,由于在化肥減量的同時穩定了產量,減少了施肥次數,已顯示出良好的推廣潛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機插水稻的兩次施肥方法,以解決現有施肥習慣中存在的化肥用量大和施肥次數多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方法對水稻只施肥兩次,采用緩控釋復混肥料做基肥,在插秧前以混施或插秧時同步深施方式施入基肥,水稻擱田復水后以表面撒施方式施入追肥,基肥和追肥施氮量各占總施氮量的50%。
所述基肥采用混施或深施,結合整地施入時,采用混施方式;結合插秧同步施入時,采用深施方式,在插秧的同時將基肥在秧苗一側5cm處施于5cm~8cm溝內,并隨即覆蓋,插秧作業方式為機械插秧。
所述基肥采用含高氮配方的緩控釋復混肥料,含氮量24%~30%,磷和鉀含量按照當地測土配方推薦比例執行。
所述追肥的施入時期為水稻擱田復水后、拔節孕穗期時,追肥肥料品種為含氮≥46.2%的尿素,其質量符合GB/T 2440《尿素》規定。追肥肥料施用方式為表面撒施。
進一步的,本方法施肥前進行前茬作物小麥收割、秸稈還田、整地等步驟。
其中,前茬作物小麥收割的具體要求包括:采用加裝秸稈切碎勻拋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秸稈切碎后均勻拋撒于田面,秸稈切碎長度≤10cm,田面留茬平均高度≤15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4764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水稻育秧底肥的施放方法
- 下一篇:一種穴條式園林施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