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改進以太虛擬專用網網絡中多宿主站點流量的混疊行為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147364.5 | 申請日: | 2019-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3242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R·比克哈特;林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瞻博網絡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46 | 分類號: | H04L12/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酆迅 | 
| 地址: | 美國加利***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進 以太 虛擬 專用網 網絡 宿主 站點 流量 行為 | ||
本公開涉及改進以太虛擬專用網網絡中多宿主站點流量的混疊行為。用于以太網虛擬專用網(EVPN),其中包括至少一個MAC可尋址設備的站點經由客戶邊緣設備(CE)被多宿主到至少兩個提供商邊緣設備(PE1和PE2),兩者之一(PE2)丟棄或溢出為多宿主站點的MAC可尋址設備設計的分組的潛在問題通過控制到遠程提供商邊緣設備(PE3)的每個EVPN實例(A?D/EVI)路由(或每個以太網段標識符(A?D/ESI)路由)的通告來解決,PE3屬于EVPN但不直接與CE連接。這些通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控制:(a)由PE2確定是否滿足MAC學習條件;以及(b)響應于確定滿足MAC學習條件,由PE2向PE3通告A?D/EVI路由(或A?D/ESI路由),否則,響應于確定不滿足MAC學習條件,由PE2抑制A?D/EVI路由通告(或A?D/ESI路由通告)。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通信網絡。更具體地,本公開涉及在虛擬專用網絡(VPN)的上下文中對傳輸網絡的多宿主訪問,例如,諸如以太網VPN(EVPN)。
背景技術
本部分中的技術描述不是,也不應被解釋為承認這種技術是本發明的現有技術。
計算機網絡是可以交換數據和共享資源的互連計算設備的集合。示例網絡設備包括在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即,L2,或數據鏈路層)內操作的層二設備,以及在OSI參考模型的第三層(即,L3,或網絡層)內操作的層三設備。計算機網絡內的網絡設備(諸如路由器,交換機等,通常被稱為“節點”)通過一個或多個通信鏈路互連,從而定義網絡拓撲。這樣的網絡節點通常包括至少一個提供所謂的“控制平面”功能的控制單元和至少一個用于路由發送和/或交換數據單元的轉發單元,例如,諸如數據包。
1.2.1已知的專用網絡技術
對于許多實體(諸如小型企業,大學等),局域網(或“LAN”)足以進行實體內通信。實際上,LAN非常流行,因為它們部署、操作和管理起來相對便宜,并且基于成熟的、發展良好的技術(例如,以太網)。然而,遺憾的是,大多數實體需要與他們自己的設備或其他設備進行通信(例如,視頻、語音和/或數據),超出其直接位置。因此,需要廣域網(或“WAN”)。通常,實體需要至少一些與其通信相關的隱私或安全性。
目前,專用長途通信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該網絡通常可以被分類為兩種類型—(1)促進多個站點之間通信的專用WAN,以及(2)允許一個或多個私有網絡站點通信的公共傳輸網絡。下面介紹這兩種類型的網絡。
1.2.1.1專用WAN
通常使用租用線路或專用電路來實現專用廣域網(“WAN”)以連接多個站點。這些站點的客戶端路由器或交換機將這些租用線路或專用電路連接在一起以促進網絡中每個站點之間的連接。由于租用線路或專用電路的成本以及配置和管理客戶端設備的復雜性,大多數具有相對大量站點的專用網絡將不具有“全網狀”網絡拓撲(即,每個站點之間的直接連接)。相反,在這種實例中通常采用某種形式的分層網絡拓撲。遺憾的是,專用WAN相對昂貴并且通常要求客戶具有一些網絡專業知識。
1.2.1.2虛擬專用網絡(VPN)
公共傳輸網絡通常被用來允許遠程用戶使用某種類型的傳輸網絡技術連接到企業網絡。(請注意短語“公共交通網絡”中的“公共”一詞傳達了這樣的事實,即不止一個實體可能會使用它,即使它可能是私人擁有和管理的,并且不為公眾所用。)考慮到WAN的費用以及管理它們所需的專業知識,使用公共傳輸網絡的虛擬專用網絡(VPN)已變得越來越流行。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技術通常被用在公共傳輸網絡中。
現在引入以太網VPN(EVPN),諸如基于邊界網關協議(BGP)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的EVPN。
1.2.1.2.1 EVPN(RFC 720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瞻博網絡公司,未經瞻博網絡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4736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