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147207.4 | 申請日: | 2019-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442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13 | 
| 發明(設計)人: | 趙沛;梅樂;鄭浩然;任錢誠;包高峰;鄒振興;劉嘉斌;王宏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7/16 | 分類號: | G01B7/16;C01B32/186;C01B32/19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石墨 薄膜 應變 檢測 傳感器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其特征在于:石墨烯薄膜包括兩層石墨烯單層膜,兩層石墨烯單層膜相互疊接;石墨烯單層膜是只在一個平面上只有一層非連續的石墨烯膜,石墨烯單層膜不導電;兩層石墨烯單層膜疊接后,兩層石墨烯單層膜部分重疊,形成石墨烯雙層堆垛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其特征在于:石墨烯單層膜上的石墨烯呈島狀分布。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其特征在于:該應變檢測傳感器包括柔性基底,柔性基底通過粘結膜與石墨烯薄膜結合。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其特征在于:粘結膜是方華膜。
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在銅基底上生長石墨烯單層膜,得到銅基底-石墨烯單層膜;
步驟S2:將粘結劑涂覆于石墨烯單層膜表面,晾干,得到銅基底-石墨烯單層膜-粘結膜;
步驟S3:將銅基底-石墨烯單層膜-粘結膜浸入FeCl3溶液中,直至FeCl3溶液將銅基底完全腐蝕,得到石墨烯單層膜-粘結膜;
步驟S4:另取一片步驟S1制備的銅基底-石墨烯單層膜浸入FeCl3溶液內、用銅基底-石墨烯單層膜將步驟S3得到的石墨烯單層膜-粘結膜從FeCl3溶液中撈起,兩層石墨烯單層膜相互疊接,晾干后得到銅基底-雙層石墨烯薄膜-粘結膜;
步驟S5:將銅基底-雙層石墨烯薄膜-粘結膜放入FeCl3溶液中,直至FeCl3溶液將銅基底完全腐蝕,晾干,得到雙層石墨烯薄膜-粘結膜。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1:將銅基底放入管式燒結爐內,通入氫氣,打開加熱裝置,對銅基底進行退火處理;
步驟S102:調節氫氣流量為10 sccm,并通入甲烷,甲烷流量為1 .0~1 .1 sccm,進行石墨烯生長,生長時間為30 s;
步驟S103:將氫氣流量提高至300 sccm,關閉加熱裝置,待管式燒結爐的溫度冷卻至室溫后,取出樣品、得到生長在銅基底上的石墨烯單層膜。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步驟:將柔性基底與粘結膜結合。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中將粘結劑涂覆于石墨烯單層膜表面的方法是,將生長有石墨烯單層膜的銅基底完全浸入粘結劑內、然后提出。
9.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粘結劑為方華溶液,方華溶液用三氯甲烷和方華粉末以100:1的比例配置而成。
10.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應變檢測傳感器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4包括用滾筒碾壓步驟S1得到的銅基底-石墨烯單層膜,使銅基底生長有石墨烯單層膜的一面向外凸出、形成弧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4720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跨棒距自動檢測裝置
 - 下一篇:一種用于檢測軸轉動角度的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