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折疊屏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及電子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135657.1 | 申請日: | 2019-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121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2 |
| 發明(設計)人: | 熊劉冬;韋益德;張子曰;丁寧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G09F9/30;G06F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子設備 折疊屏 轉動 折疊 電子設備領域 操作執行 人機交互 響應 申請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具有折疊屏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及電子設備,涉及電子設備領域。電子設備可以響應用戶折疊該電子設備的折疊屏的操作執行相應的事件,提高了人機交互效率。電子設備至少可包括第一屏和第二屏。電子設備確定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且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被轉動,且第二屏未被轉動,電子設備執行第一事件;或,電子設備確定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且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未被轉動,且第二屏被轉動,電子設備執行第二事件;或,電子設備確定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且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和第二屏均被轉動,電子設備執行第三事件。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折疊屏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設備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具有顯示屏的電子設備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具有顯示屏的手機等。且不難發現,隨著屏幕技術的發展,電子設備的顯示屏也變得越來越大,以給用戶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帶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
但是,電子設備的顯示屏太大,會嚴重影響其便攜性能。因此,近年來所提出的折疊屏電子設備(如折疊屏手機)是未來電子設備發展的方向。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折疊屏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及電子設備,電子設備可以響應用戶折疊該電子設備的折疊屏的操作執行相應的事件,提高了人機交互效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折疊屏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該電子設備可至少包括第一屏和第二屏,該方法可以包括:電子設備確定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且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被轉動,且第二屏未被轉動,電子設備執行第一事件;或,電子設備確定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且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未被轉動,且第二屏被轉動,電子設備執行第二事件;或,電子設備確定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且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和第二屏均被轉動,電子設備執行第三事件。
其中,第一事件,第二事件以及第三事件可以互不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或全部相同,本實施例并不做限制。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具有折疊屏的電子設備的控制方法,利用折疊屏可折疊的特點,用戶可通過對該折疊屏執行折疊操作,觸發該電子設備執行相應的事件,以提高人機交互效率,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并且,通過確定用戶是通過轉動哪個(或哪些)屏使得折疊屏被折疊的,使得電子設備可以根據用戶轉動屏的不同進行不同的響應,進一步提高人機交互效率。
結合第一方面,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上述電子設備確定用戶對電子設備的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具體的可以包括:電子設備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之間的夾角變小;或,電子設備確定第一屏的朝向的方向向量和第二屏的朝向的方向向量之間的夾角變大。這樣,電子設備通過檢測第一屏和第二屏之間的夾角或第一屏的朝向的方向向量和第二屏的朝向的方向向量之間的夾角,可以辨別出用戶是否對折疊屏執行了折疊操作。
結合第一方面或上述可能的實現方式,在另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該方法還可以包括:電子設備檢測從確定用戶執行了折疊操作的時刻開始,在預設時間內第一屏的角度的變化,以及在預設時間內第二屏的角度的變化;電子設備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被轉動,且第二屏未被轉動,具體的可以包括:電子設備確定第一屏的角度的變化大于第二屏的角度的變化的第一倍數;或,電子設備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未被轉動,且第二屏被轉動,具體的可以包括:電子設備確定第二屏的角度的變化大于第一屏的角度的變化的第二倍數;或,電子設備確定第一屏和第二屏中第一屏和第二屏均被轉動,具體的可以包括:電子設備確定第一屏的角度的變化與第二屏的角度的變化之比小于閾值。這樣,通過檢測并比較每個屏之間的夾角的變化,可辨別出用戶是通過轉動哪個(或哪些)屏使得折疊屏被折疊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356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