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盾構始發洞門破除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133114.6 | 申請日: | 2019-0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796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黎忠;趙鴻鵬;劉道炎;劉聰;楊秀兵;徐代明;徐贊;郝洋;胡洋;鄭楊泉;江永;李才富;李志軍;李宇江;劉俊生;楊志永;許維青;翟志國;古艷旗;董志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06 | 分類號: | E21D9/06;E21D11/10;E21D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愛智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劉坦 |
| 地址: | 065200 河北省廊***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洞門 地下連續墻 土體 割除 盾構始發 土側 坍塌 鋼筋 地下水滲漏 安全效益 刀盤前方 人員傷亡 基坑 盾構機 加固區 預加固 洞口 端頭 盾構 施工 涌水 澆筑 塌陷 混凝土 淹沒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盾構始發洞門破除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對洞門端頭的土體進行預加固以形成加固區;S2:在洞門處澆筑地下連續墻;S3:割除地下連續墻背土側鋼筋;S4:破除地下連續墻混凝土;S5:割除主體地下連續墻迎土側鋼筋;S7:盾構由地下連續墻的破除洞口始發入洞。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地下連續墻避免了洞門破除時因加固效果不佳造成地下水滲漏、突泥涌水以及造成基坑和盾構機被淹沒的危險;還使得洞門的加固效果良好,避免了洞門土體坍塌以及人員傷亡,同時避免了土體落入刀盤前方,增加繁瑣的清理工作;另外,還避免了洞門破除后因加固效果不佳造成頂部坍塌,地面塌陷,較現有技術有著顯著的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盾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盾構始發洞門破除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盾構施工在世界各個國家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中國在50 年代引入此技術,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隧道及地下空間開發得到迅猛發展,因此,對盾構隧道設計、施工的技術研究有著極大的價值和意義。盾構機在始發進洞時,洞門掘進處于無支撐狀態,且無支撐狀態持續時間較長。如果處理措施不當,會有土體泥漿涌入工作井,或者洞門坍塌,基坑坍塌的危險。
目前盾構始發洞門破除的的通常設計方法為:盾構始發端頭加固,采用高壓旋噴樁、地面注漿、冷凍法加固土體,人工破除洞門鋼筋混凝土圍護結構,再進行盾構始發。簡要施工步序為:①施工準備→②旋噴樁機就位、調整鉆機垂直度→③開機鉆孔至設計孔深→④開啟壓縮空氣,壓力水→⑤旋轉噴漿提升至樁頂標高→⑥洞門破除。盾構始發洞門破除采用高壓旋噴樁土體加固,高壓旋噴樁土體加固設置主要有兩個目的:
1、提高始發段土體強度,防止洞門土體坍塌;
2、洞門破除時,起到防止地下水滲流到基坑內。
上述方法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受加固體土質類型、施工工藝、地下管線分布、地下水位等因素影響,施工質量不理想。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盾構始發洞門破除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保證了施工質量。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盾構始發洞門破除施工方法,適用于黏土地層,包括以下步驟:
S1:對洞門端頭的土體進行預加固以形成加固區;
S2:在洞門處澆筑地下連續墻;
S3:破除地下連續墻混凝土;
S4:盾構由地下連續墻的破除洞口始發入洞。
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地下連續墻避免了洞門破除時因加固效果不佳造成地下水滲漏、突泥涌水以及造成基坑和盾構機被淹沒的危險;還使得洞門的加固效果良好,避免了洞門土體坍塌以及人員傷亡,同時避免了土體落入刀盤前方,增加繁瑣的清理工作;另外,還避免了洞門破除后因加固效果不佳造成頂部坍塌,地面塌陷,較使用土體加固破除洞門有著顯著的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
進一步,所述步驟S1中預加固的操作包括:采用高壓旋噴樁對土體進行噴漿加固。對洞門進行初步的定型和加固,為后續地下連續墻的施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進一步,所述步驟S2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S21:導墻施工;
S22:成槽;
S23:在槽內安裝導管;
S24:澆筑混凝土。
所述導墻為建造地下連續墻的前序步驟,所述導墻能夠為地下連續墻的走向以及施工位置進行引導和限定,使得地下連續墻能夠按照預定走向布置,進而使得地下連續墻能夠發揮最大的能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未經中鐵隧道集團二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33114.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