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利用植物-沉積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污染河水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113200.0 | 申請日: | 2019-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045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3 |
| 發明(設計)人: | 林海;董穎博;李冰;賀銀海;薛宇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C02F3/32;C02F1/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廣友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張仲波 |
| 地址: | 100083***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浮床 底泥 浮板 基質 沉積 微生物燃料電池 陰極 陽極 污染河流 污染河水 陰極板 生態修復技術 微生物電池 沉水植物 電流回路 空氣界面 挺水植物 污染水體 系統電能 修復性能 石英砂 外導線 外電阻 陽極板 氧擴散 種植籃 淺灘 定植 根系 過篩 上挺 研碎 氧氣 懸浮 扎根 輸出 水面 補充 覆蓋 種植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植物?沉積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污染河水的方法,屬于生態修復技術領域。該方法取污染河流淺灘3?5cm深處的底泥,研碎過篩后與石英砂1:1混合用作基質;然后在污染河流底泥下5?8cm處設置陽極板,將沉水植物根系通過陽極扎根在底泥中;再在水?空氣界面設置懸浮于水面的浮床浮板,在浮板上部覆蓋同尺寸同形狀的陰極板;在浮床浮板上設置種植籃,籃內添加基質,將挺水植物通過基質定植種植在浮床上;最后將陽極、陰極板用外導線和外電阻連接起來,形成電流回路。該方法空氣中的氧氣可不斷補充到陰極,同時浮床上挺水植物泌氧擴散到陰極,提高系統電能輸出的穩定性及植物?沉積微生物電池對污染水體的修復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態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利用植物-沉積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污染河水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近年來水體修復技術的發展,河流水體沉積物污染狀況成為衡量水體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當水體環境改變,沉積物中的污染物會釋放到水體中,加重水體污染,其中底泥硫化物含量高低是衡量底泥污染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河流底泥大多處于還原狀態,存在大量厭氧微生物如硫酸鹽還原菌,這些微生物將硫酸鹽還原成硫化物,導致磷酸根的釋放,造成內源污染。高濃度硫化物還會威脅到水體中水生生物的生存,并對植物產生毒害作用。
污染河流修復技術可分為物理修復、化學修復和生物修復。化學修復修復周期短,速度快,但是需要大量投加化學藥劑,不能從根源上去除污染物,造成巨大的資金投入,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物理修復單獨使用時效果不佳,對環境條件等的要求比較高,一般用作前處理措施。生物修復可以在凈化污染物的同時修復生態平衡,管理維護簡單,運行成本低,無二次污染,被廣泛用于農業面源污染河流、湖泊的治理修復中。
微生物燃料電池(MFC)是一種能源與環境學科交叉延伸出的新領域,通過微生物呼吸作用將廢水中污染物質轉換成電子和質子,電子通過介質在陰陽極之間傳遞,形成電流,產生電能。在此基礎上延伸出的沉積型微生物燃料電池(SMFC)將陽極埋進沉積物中,陰極則懸浮在水-空氣界面中,SMFC取締了MFC中的膜結構,結構簡單,不需要投加電子受體,且其環境更接近自然水體,具有極大的工程潛力。
本發明在SMFC的基礎上引入沉水和挺水植物,根據植物本身的新陳代謝特性作用與SMFC有機耦合形成植物-沉積微生物燃料電池(P-SMFC),用于原位修復水體和產能,其中沉水植物的根系分泌特征與微生物的生長發育需求耦合,提高SMFC產能的穩定性;而挺水植物根系泌氧可擴散至SMFC陰極,增加陰極區的溶解氧濃度,提高SMFC對水質的修復性能,可改善底泥氧化還原電位,從而提高原位修復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用植物-沉積微生物燃料電池處理污染河水的方法。
該方法包括步驟如下:
S1:取污染河流淺灘3-5cm深處的底泥,烘干研碎過篩后與石英砂按質量比1:1混合作為基質;
S2:在污染河流底泥下5-8cm處設置陽極,將沉水植物根系通過陽極扎根在底泥層中;
S3:在水-空氣界面設置懸浮于水面的浮床浮板,在浮床浮板上部覆蓋與浮床浮板同尺寸同形狀的陰極板;
S4:在浮床浮板上設置種植籃,種植籃內添加S1所制的基質,將挺水植物通過基質定植種植在浮床浮板上;
S5:將S2中設置的陽極和S3中設置的陰極板用導線連接起來,形成電流回路。
其中,S5中導線上設置電阻。
S1中基質厚度為8cm,其中石英砂粒度為2-3mm,底泥過篩20-100目。
S2中沉水植物包括金魚藻、菹草、黑藻、狐尾藻中的一種或幾種。
S4中挺水植物包括野古草、大米草、水稻、水甜茅、蕹菜、菖蒲、蘆葦中的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132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