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復合吸收液在超重力機中同步氧化吸收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111906.3 | 申請日: | 2019-0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71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9 |
| 發明(設計)人: | 錢智;張文勝;張家豪;陳紅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9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吸收液 超重力機 一氧化氮氣體 尾液 吸收 反應效率 附屬裝置 回收利用 氣液反應 氣液接觸 尾氣檢測 吸收處理 一氧化氮 運行成本 占地空間 反應器 可循環 傳質 氣液 制備 停留 | ||
本發明涉及一氧化氮吸收處理附屬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復合吸收液在超重力機中同步氧化吸收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本發明的一種利用復合吸收液在超重力機中同步氧化吸收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復合吸收液的制備;(2)開啟超重力機設備;(3)氣液反應;(4)尾氣檢測;(5)尾液的回收利用,本發明中復合吸收液在一定時效內可循環利用,尾液處理簡單,占地空間小,降低運行成本;氣液在反應器停留時間短;提高氣液接觸程度,增大傳質效果,提高反應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氧化氮吸收處理附屬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利用復合吸收液在超重力機中同步氧化吸收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NOx是一類氮氧化合物的統稱,主要成分為NO和 NO2,其中NO性質穩定難處理。NOx是形成大氣臭氧、酸沉降、光化學煙霧和霧霾中二次顆粒物(PM2.5)的重要污染物和前提物,給人類健康和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傷害,同時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我國對這一環境污染物的重視程度在逐漸提高,《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規定于燃煤、油、氣體燃料的鍋爐和燃氣機輪組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均在200mg/m3以下。2015年發布的GB 31570《石油煉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自2017年 7月1日起催化裂化催化劑再生煙氣的NOx排放限值為200mg/m3,而在環境污染嚴重地區的NOx限定排放量更是不得高于 100mg/m3。
目前廣泛采用的NOx處理方法是選擇性催化還原(SCR)。該法的原理是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通過噴氨格柵將氨氣(NH3)噴入至SCR反應器中,NH3在反應器內與NOx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發生還原反應,反應生成氮氣(N2)和水(H2O)后排放進入大氣,達到了脫除NOx的效果。SCR設備建設和占地空間大,運行成本高;反應過程中氨水易逃逸而腐蝕反應器;煙氣溫度、堿金屬、灰分會影響運行狀態和催化劑,降低運行效率。因此,探索新的脫除氮氧化物技術具備必要性。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利用復合吸收液在超重力機中同步氧化吸收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該法復合吸收液在一定時效內可循環利用,尾液處理簡單,占地空間小,降低運行成本;氣液在反應器停留時間短;提高氣液接觸程度,增大傳質效果,提高反應效率。
本發明的一種利用復合吸收液在超重力機中同步氧化吸收一氧化氮氣體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復合吸收液的制備:量取100L去離子水添加至攪拌罐內,稱量1-500mol的氫氧化鈉添加至攪拌罐內,攪拌均勻,最后量取1-500mol的過氧化氫添加至攪拌罐內,攪拌均勻備用,此時制得的復合吸收液中氫氧化鈉的濃度為0.01-5mol/L,過氧化氫的濃度為0.01-5mol/L。
(2)開啟超重力機設備:開啟超重力機,轉子轉速為 100-8000r/mim。
(3)氣液反應:利用蠕動泵將步驟(1)中制備的復合吸收液通過進液口注入反應器,同時將體積分數為50-2000ppm的一氧化氮氣體注入反應器,氣液比為1-5000。超重力機的填料將復合吸收液充分切割破碎,復合吸收液與一氧化氮氣體充分接觸并在反應器中充分反應。
(4)尾氣檢測:利用紅外分析儀在線監測氣體出口處一氧化氮濃度,當尾氣達標后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5)尾液的回收利用:尾液排出后,利用蠕動泵將尾液再次通過進液口注入反應器,重新循環利用,76h后對尾液進行回收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大學,未經中國科學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1190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