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相變儲熱系統運行的智能動態優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107600.0 | 申請日: | 2019-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826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大成;黃云;姚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相變 系統 運行 智能 動態 優化 方法 | ||
1.一種相變儲熱系統運行的智能動態優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相變儲熱系統,所述相變儲熱系統包括相變儲熱單元、余能單元和用戶單元,所述方法包括:
建立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動態控制模型、所述余能單元的波動模型和所述用戶單元的波動模型;
根據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動態控制模型、所述余能單元的波動模型和所述用戶單元的波動模型,確定所述相變儲熱系統的運行約束條件,并建立所述相變儲熱系統的運行優化模型;
利用智能優化算法和相變儲熱單元動態邏輯分析流程,對所述相變儲熱系統的運行優化模型進行迭代尋優計算,確定所述相變儲熱系統的運行策略,所述智能優化算法為生物地理學優化算法;
所述相變儲熱系統的運行優化模型為
其中,Jfuel為優化周期消耗的化石能源;N為劃分優化周期的調節段個數;j為第j個調節段;Δt為調節段時間;為所述余能單元的余熱資源供給用戶的功率;ηT-L為熱量轉換為用戶負荷的效率;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供給用戶的功率;φL-T為用戶單位負荷消耗的化石能源;為用戶在第j個調節段的生活負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動態控制模型包括儲熱模型和釋熱模型,
所述儲熱模型為
所述釋熱模型為
其中,Tmod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儲熱主體的平均溫度;mmod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儲熱主體的質量;mpcm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相變材料的質量;和分別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進口和出口傳熱介質溫度;mHTF和cHTF分別為傳熱介質的質量和比熱;為所述儲熱模型固相顯熱的換熱系數,為所述儲熱模型相變潛熱的換熱系數,為所述儲熱模型液相顯熱的換熱系數,為所述釋熱模型固相顯熱的換熱系數,為所述釋熱模型相變潛熱的換熱系數,為所述釋熱模型液相顯熱的換熱系數;Asto為所述儲熱模型的換熱面積,Arel為所述釋熱模型的換熱面積;ηsto為所述儲熱模型的傳熱介質與所述儲熱主體之間的動態傳熱比例,ηrel為所述釋熱模型的傳熱介質與所述儲熱主體之間的動態傳熱比例;cS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固相比熱;cL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液相比熱;和分別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存儲和釋放的熱量;ch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等效潛熱比熱Hpcm為材料的相變潛熱;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在固相相變點的平均溫度;為所述相變儲熱單元在液相相變點的平均溫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變儲熱單元的儲熱主體由相變儲熱材料及其盛裝體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余能單元的波動模型為
其中,Thr為所述余能單元的余熱資源溫度;Vhr為所述余能單元的余熱資源流量;L為生產負荷;t為時間;f(x,y)為對應的溫度函數;g(x,y)為對應的流量函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戶單元的波動模型為Luser(t)=(Lbase(t)+Lweat(t))δscal;
其中,Luser為用戶的生活負荷;Lbase為用戶的基礎負荷;Lweat為用戶的氣象敏感負荷;δscal為用戶的規模系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10760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