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產卵場河流大麻哈魚類三季增殖放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93910.1 | 申請日: | 2019-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49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K61/10 | 分類號: | A01K61/1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曉靜 |
| 地址: | 150076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增殖 大麻哈魚類 產卵場 親魚 河流 幼魚 魚類 群體 遷移 基礎設施投資 群體多樣性 永久性工程 受精卵 人工孵化 人工輔助 生殖洄游 漁業增殖 自然增殖 洄游路線 發眼卵 生境 魚卵 生產成本 養護 野外 支流 孵化 水域 世代 回歸 培育 優化 | ||
本發明屬于魚類增殖養護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在產卵場河流大麻哈魚類三季增殖放流方法;大麻哈魚類是高度溯河生殖洄游性魚類,將大麻哈魚類人工遷移至具有產卵場功能的江(河)段或其支流水域進行增殖放流,為回歸群體(親魚)設計選擇可抵達產卵場的更適宜的特定優化上溯洄游路線,實現增殖群體世代繁衍;將不同淡水生活史階段的大麻哈魚類放流群體如受精卵或發眼卵、幼魚和親魚等遷移至生境相適宜的產卵場河流,分別在冬季、春季和秋季等三季進行增殖放流,提高增殖群體多樣性和適應性。采用人工輔助魚卵野外孵化和親魚自然增殖方法,可降低漁業增殖放流基礎設施投資、減少永久性工程占地面積,節省同等放流數量幼魚的人工孵化培育的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魚類增殖養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在產卵場河流大麻哈魚類三季增殖放流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業內常用的現有技術是這樣的:大麻哈魚類為高度溯河生殖洄游冷水性魚類,自然分布于35°~73°N,120°E~123°W的北太平洋、北冰洋海域及其有出??诘暮恿?,是太平洋北部及其沿岸河流的特有種類,連系著海洋、淡水生態系統,是重要的生態環境指示物種,是世界著名海洋放牧魚類,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大麻哈魚類肉質營養豐富,其魚籽營養價值更高,即為國際上著名的紅魚子醬。北太平洋現有6種洄游性大麻哈魚類,隸屬大麻哈魚屬(Oncorhynchus),包括大鱗大麻哈魚(O tschawgtscha Walbaum)、大麻哈魚(Ogorbuscha Walbausn)、銀大麻哈魚(O kisutch Walbaum)、紅大麻哈魚(O nerkaWalbaum)、細鱗(駝背)大麻哈魚(Ogorbuscha Walbaum)和馬蘇大麻哈魚(O masouBrevoort)等6種。因種群和地域不同,形成諸多地理生態群體。我國分布棲息有三種,包括大麻哈魚、細鱗大麻哈魚和馬蘇大麻哈魚,列入我國珍稀冷水性魚類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名錄。大麻哈魚在黑龍江、綏芬河和圖們江等三個水系均有分布,種群類型和數量較多;細鱗大麻哈魚和馬蘇大麻哈魚僅分布在綏芬河和圖們江水系,其中馬蘇大麻哈魚是亞洲特有種,又因降海與否分為陸封型和降海型二個生態類群。臺灣櫻花鉤吻鮭(O.masou formosanus)是馬蘇大麻哈魚的地理亞種,為陸封種,僅見于臺灣省。洄游性大麻哈魚類的原始淡水棲息地為有自然分布的江河干流及其支流,主要包括產卵場、育幼場、索餌場和洄游通道。其中產卵場和洄游通道最為重要。產卵場一般在江河上游江(河)段或其支流的山澗溪流中,洄游通道即回歸親魚自海洋進入河口通過淡水河道上溯洄游至產卵場的的全程。大麻哈魚類在淡水河流中繁殖孵化,生長發育至幼魚階段降河洄游入海,進入海洋中生長至4齡左右成熟時溯河洄游,回歸淡水出生河流(產卵場河流、母川河)的產卵場繁衍后代,親體繁殖后死亡,是單生命周期魚類。自然增殖種群數量波動較大,其種群變動需要長期跟蹤調查監測評估及預報。產卵場河流是大麻哈魚類出生、早期發育生長和產卵繁殖的場所,是其生活史中的關鍵棲息地。對于人類活動頻繁區域的大麻哈魚類淡水棲息地,除氣候變暖和生態演替等自然因素影響,目前面臨環境污染、植被與濕地減少、水量水位下降、分布區域縮減、洄游通道堵攔、產卵場功能退化和過度捕撈等多重問題,致使天然種群長期處于瀕危狀態或已絕跡。因此各國依據大麻哈魚類高度溯河生殖特性,采取人工增殖放流或海洋放牧手段進行種群恢復和資源增殖,達到物種保護和利用的目的。實踐證明,通過人工增殖放流是大麻哈魚種群恢復和保護工作中切實可行而有效的技術措施。自然增殖群體是指回歸親魚在產卵場河流自然繁殖、孵化、發育的幼魚降河入海的溯河洄游群體;人工增殖群體是指人工繁殖培育的幼魚增殖放流降河入海的溯河洄游群體。人工增殖群體回歸到產卵場河流自然繁殖或參與自然增殖群體繁殖,也可以逐步過渡融入自然增殖群體。自然繁殖是回歸親魚在自然水域自主選擇配偶繁殖,人工繁殖是人為選擇親魚配組進行人工授精繁殖。所謂大麻哈魚類高度溯河生殖特性,就是大麻哈魚類具有記憶識別出生河流或早期生活棲息地即母川河的能力,在海洋生活至性成熟時能夠準確溯河回歸到母川河繁衍后代,完成一個世代生活史全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9391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