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農家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93775.0 | 申請日: | 2019-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747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明(設計)人: | 韓亞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亞博 |
| 主分類號: | C05G3/00 | 分類號: | C05G3/00;C05G3/02;C05G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農家肥 分解促進劑 復合 制備 肥料 肥效 樟腦 阿維菌素 導熱性能 高溫發酵 生物菌劑 原料組成 肥效期 腐殖酸 雞糞便 人糞便 添加料 重量份 罌粟殼 有機肥 放熱 蛭石 磷肥 尿素 病蟲害 發酵 分解 吸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復合農家肥及其制備方法,所述農家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人糞便50?60份,雞糞便30?40份,尿素10?15份,磷肥5?10份,蛭石15?20份、樟腦3?5份,腐殖酸15?20份、罌粟殼粉2?3份、生物菌劑3?5份,毒死婢2?3分,阿維菌素2?3份;輔料80?100份和分解促進劑6?10份。本發明提供的復合農家肥,肥效全面,肥效期長,不經過高溫發酵的過程即可達到殺滅農家肥中的病蟲害的目的,肥料中的分解促進劑能夠促進有機肥的分解,利于作物對肥料的吸收,添加料具有優良的導熱性能,避免未經發酵的農家肥大量放熱造成的燒根現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肥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復合農家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糞是勁,水是命”、“七十二行農為首,百畝之園肥當先”。隨著農業生產由產量型向質量型轉變,田園施用肥料的質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農家肥的種類繁多而且來源廣、數量大,便于就地取材。有機肥料的特點是所含營養物質比較全面,而且比例合適,它不僅含有氮、磷、鉀,而且還含有鈣、鎂、硫、鐵以及一些微量元素。這些營養元素多呈有機物狀態,必須經過土壤中的化學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發酵,分解,使養分逐漸釋放,因而肥效長而穩定。另外,施用有機肥料有利于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氣和水的比值協調,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溫、透氣、保肥的能力。
但是,農家肥必須經過腐熟才能施用,“冷糞果木熱糞菜,生糞上地連根爛。”未經腐熟的農家肥使用后會有很多問題,1.未經腐熟的農家肥往往含有大量的病菌蟲卵,容易引起根系病蟲害,而且還會污染環境;2.未經腐熟的農家肥養分多呈有機態,不容易被植物吸收,會造成肥料是損失;3.農家肥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分解和發酵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容易燒傷植物的毛細根,4.農家肥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分解和發酵時會吸收大量的氮素,造成植物短期缺氮;5.農家肥在土壤中經過微生物分解和發酵需要一個過程,造成肥效滯后,與植物生長節奏和需肥時期難以一致,起不到施肥的目的,甚至造成不利影響。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復合農家肥,一方面保留了傳統農家肥的優勢,另一方面通過微生物菌劑輔助發酵、及其他成分與農家肥的相互作用解決了農家肥存在的病蟲害問題,達到了肥效全面,肥效長,同時具有調節土壤構造的效果。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復合農家肥,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人糞便50-60份,雞糞便30-40份,尿素10-15份,磷肥5-10份,蛭石15-20份、樟腦3-5份,腐殖酸15-20份、罌粟殼粉2-3份、生物菌劑3-5份,毒死婢2-3分,阿維菌素2-3份;輔料80-100份和分解促進劑6-10份。
進一步地,所述罌粟殼粉為將罌粟殼打碎研磨成粉末,加入3-5倍重量份數的淀粉、0.05-0.1倍重量份的鐵粉。
進一步地,所述生物菌劑為枯草芽孢桿菌和第一芽孢桿菌混合菌,總數為0.5-5億/g。
進一步地,所述分解促進劑為重量比為1:10的硫酸亞鐵和過磷酸鈣。
進一步地,所述輔料的組成及其重量份數為秸稈20-30份,玉米芯15-20份、餅肥10-15份,枯葉10-15份,草木灰8-10份和淘米水5-8份。
進一步地,所述餅肥為芝麻餅肥。
進一步地,所述輔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重量份的秸稈、玉米芯、餅肥和枯葉粉碎成沫;
2)將粉末與草木灰混合,加入淘米水,混勻;
3)將步驟2)所得混合物混合造粒,粒徑0.5-1mm;
4)將步驟3)所得顆粒表面打毛,備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亞博,未經韓亞博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9377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