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90246.5 | 申請日: | 2019-0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2675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顧莉;吳健祎;華祖林;劉曉東;王鵬;褚克堅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2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態塘 循環式 預處理系統 進水系統 反硝化 進水 脫氮 硝化 水體 水生植物 廢水 反硝化作用 水位控制室 紫外殺菌室 搭配種植 浮水植物 負面作用 進水調節 缺氧狀態 系統設置 還原性 可控的 曝氣室 硝態氮 遮蔽 充氧 除菌 氮素 土地資源 殺菌 水面 | ||
1.一種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水系統、預處理系統、硝化塘和反硝化塘,四者依次相通,最終,反硝化塘的底部設置有回流泵通過加壓回流管與預處理系統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水系統包括進水管、溢流管、與進水管和溢流管相通的蓄水池、蓄水池內設置的粗格柵、蓄水池內設置的進水加壓泵、與進水加壓泵相通的進水加壓管和水位調節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調節池包括水位控制室和進水調節室,其中水位控制室中設置有浮球液位控制器,設置兩個液位高度包括啟泵液位和停泵液位,液位控制器與蓄水池中的進水加壓泵通過防水導線串聯連接,以水位控制室的實時液位高度控制進水加壓泵的啟閉;進水加壓管與進水調節室的一側相通,進水調節室的另一側通過第一連接管與預處理系統相通。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預處理系統包括紫外殺菌室和曝氣室,其中曝氣室的一端通過第一連接管與進水調節室相通,另一端通過第二連接管與曝氣室相通;第二連接管的管頂標高低于第一連接管的管底標高;紫外殺菌室中設置有紫外殺菌器,紫外殺菌室的底部連接加壓回流管與反硝化塘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室中安裝有整體組裝式活性炭和臭氧曝氣進氣管,其上部通過第三連接管與硝化塘相通;第三連接管的管底標高與第一連接管的管底標高相同;曝氣室的底部為坡度設置,最低標高處設置有污泥泵和壓力排泥管。
7.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硝化塘整體設有可容納最高水位,其水位高度與進水系統中水位控制室的停泵液位相平,且低于第三連接管的管底標高15-20cm;沉水植物種植區的一側設有第四連接管與反硝化塘相通,第四連接管的管頂標高低于沉水植物生長最低液位高度15-20cm。
8.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反硝化塘設置有浮水植物生長最低水位和反硝化塘最高水位,其中浮水植物最低水位與硝化塘中的沉水植物生長最低水位高度相平,反硝化塘最高水位與硝化塘最高水位相同;反硝化塘中還設置有液位監測連通管與進水系統中的水位控制室底部相連接,液位監測連通管的管頂標高與浮水植物生長最低水位高度相平。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泵通過加壓回流管與預處理系統中的紫外殺菌室底部相通,回流泵之前設置有細格柵;反硝化塘的一側還設有系統排水管,系統排水管的管底標高與反硝化塘的浮水植物生長最低水位相平,系統排水管上安裝有電磁閥,電磁閥的啟閉設置與所需的系統水力停留時間相一致,系統循環運行過程中電磁閥保持關閉,循環周期結束后,電磁閥自動開啟,將系統里的處理水排出。
10.一種處理農業污廢水的全段循環式生態塘系統采用的水體脫氮方法,其特征在于:反硝化塘大面積種植浮水植物覆蓋水面,導致水體缺氧進行反硝化,硝態氮被還原為氮氣或一氧化二氮,以氣態物質的方式被排出生態塘系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9024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臭氧濾水一體化凈水機
- 下一篇:雨污混流排水綜合處理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