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寬切換方法、裝置、介質和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87901.1 | 申請日: | 2019-0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9138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柯颋;胡麗潔;劉建軍;邵華;童輝;王飛;王啟星;劉光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23 | 分類號: | H04W72/23;H04W72/0453;H04L5/00;H04W72/127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潤湘 |
| 地址: | 10003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寬 切換 方法 裝置 介質 設備 | ||
1.一種帶寬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調度信息和/或指示信息;
若在第一時長內沒有檢測到所述調度信息和/或指示信息,則終端按照預設時序關系,從當前帶寬切換到其他帶寬;
其中,根據以下至少一種方法確定所述第一時長:
如果所述終端切換到新的帶寬,則根據第一設定值的時長確定所述第一時長;或者,
如果所述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到第一格式的DCI,其中,所述第一格式的DCI中包括剩余信道占用時間指示信息,則根據所述剩余信道占用時間指示信息對應的信道占用剩余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長;或者,
如果所述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到第二格式的DCI,其中,所述第二格式的DCI中不包括剩余信道占用時間指示信息,則根據第二設定值的時長確定所述第一時長;或者,
如果所述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到激活信號WUS,則根據第三設定值的時長確定所述第一時長。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示信息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下行控制信息DCI、系統消息、同步信號塊SSB、下行參考信號中的至少一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設時序關系根據當前無線幀編號、當前子幀編號、當前無線幀內時隙編號、當前微時隙編號、當前時隙內正交頻分復用OFDM符號編號中的至少一種確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終端按照預設時序關系,從當前帶寬切換到其他帶寬,包括:
終端按照預設時序關系,從基站配置的包括至少一個帶寬的帶寬集合中,選擇一個帶寬;
從當前帶寬切換到選擇出的帶寬。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終端從第一時長內沒有檢測到所述調度信息和/或指示信息的時刻起,到下一個時隙開始的時刻之間的時間內,不進行數據操作。
6.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調度信息和/或指示信息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終端確定工作在第一狀態,所述第一狀態下終端可以使能帶寬切換。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終端確定工作在第一狀態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終端接收第一激活信息;
則終端確定工作在第一狀態,包括:
終端根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激活信息,確定工作在第一狀態。
8.一種帶寬切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站在指定帶寬上競爭到信道接入機會時,根據預設時序關系,確定可調度終端,所述可調度終端的當前帶寬與所述指定帶寬存在重疊;
基站向確定出的所述終端發送調度信息,以便所述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調度信息和/或指示信息,若在第一時長內沒有檢測到調度信息和/或指示信息,則所述終端按照預設時序關系,從當前帶寬切換到其他帶寬;其中,所述終端根據以下至少一種方法確定所述第一時長:如果所述終端切換到新的帶寬,則根據第一設定值的時長確定所述第一時長;或者,如果所述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到第一格式的DCI,其中,所述第一格式的DCI中包括剩余信道占用時間指示信息,則根據所述剩余信道占用時間指示信息對應的信道占用剩余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長;或者,如果所述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到第二格式的DCI,其中,所述第二格式的DCI中不包括剩余信道占用時間指示信息,則根據第二設定值的時長確定所述第一時長;或者,如果所述終端在當前帶寬上檢測到激活信號WUS,則根據第三設定值的時長確定所述第一時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8790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