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五層血液灌流器及血液灌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81978.8 | 申請日: | 2019-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923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趙長生;趙偉鋒;張玨;宋昕;紀海鋒;魏然;王藝霖;錢一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M1/34 | 分類號: | A61M1/34 |
| 代理公司: | 成都啟慧金舟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99 | 代理人: | 何媛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血液 灌流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血液凈化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五層血液灌流器及血液灌流方法,所述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本體;所述灌流器本體內沿血液流動方向依次設有凝膠微球抗凝層、β2微球蛋白吸附層、尿素分解層、氨類吸附層和活性炭吸附層。所述血液灌流方法包括將血液依次通過凝膠微球抗凝層、β2微球蛋白吸附層、尿素分解層、氨類吸附層和活性炭吸附層的步驟。本發明具有血液凈化全面、凈化效果好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血液凈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五層血液灌流器及血液灌流方法。
背景技術
在醫學領域中,對于急慢性藥物中毒、尿毒癥等疾病的治療,一般采用血液灌流的治療方法。該方法是將病人血液經管道引入透析器中,使血液經過透析器內吸附劑的吸附作用而得到凈化,透析后的血液再經管道返回體內,從而清除血液中的大中分子毒素,達到治療的目的。
一般血液灌流方法中使用的器械為血液灌流器。血液灌流器,目前主要應用于急慢性藥物中毒、尿毒癥中分子毒素吸附,肝病及免疫領域致病因子的吸附。目前其主要的應用方式有單獨的血液灌流模式、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模式及血漿分離吸附模式。血液灌流器,根據內裝吸附劑的不同分為活性炭灌流器(一次性使用炭腎)和一次性使用樹脂灌流器。
腎衰竭是一種腎臟不能實現血液凈化的綜合癥。這種綜合癥會導致尿毒素的積累,危害人體健康。尿毒素根據分子量大小可以分為三類:小分子毒素(分子量小于500Da),如尿素,尿酸,肌酐;中分子毒素(分子量在500-12000Da之間)如β2微球蛋白和大分子毒素(分子量大于12000Da)。
然而,現有的血液灌流器中的吸附劑較為單一,難以滿足腎衰竭等血液重危病癥的使用,其血液灌注治療的效果較差。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五層血液灌流器及血液灌流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五層血液灌流器,包括灌流器本體;所述灌流器本體內沿血液流動方向依次設有凝膠微球抗凝層、β2微球蛋白吸附層、尿素分解層、氨類吸附層和活性炭吸附層。
進一步的,所述凝膠微球抗凝層由若干個具有抗凝作用的類肝素凝膠微球填充而成,所述凝膠微球抗凝層的體積為60-100mL;所述微球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所述類肝素凝膠微球的直徑為300-1000μm。
進一步的,所述β2微球蛋白吸附層由若干個用十六烷基疏水鏈修飾的多孔纖維素微球填充而成;所述β2微球蛋白吸附層的體積為40-80mL;所述用十六烷基疏水鏈修飾的多孔纖維素微球的直徑為400-500μm。
進一步的,所述尿素分解層由若干個固定有脲酶的基體微球填充而成;所述尿素分解層的體積為60-100mL;所述固定有脲酶的基體微球的直徑為300-800μm。
進一步的,所述氨類吸附層由若干個聚醚砜@磷酸鋯雜化微球填充而成;所述氨類吸附層的體積為80-100mL;所述聚醚砜@磷酸鋯雜化微球的直徑為400-800μm。
進一步的,所述活性炭吸附層由若干個聚醚砜@活性炭雜化微球填充而成;所述活性炭吸附層的體積為80-100mL;本層微球直徑為300-1000μm。
進一步的,包括將血液依次通過凝膠微球抗凝層、β2微球蛋白吸附層、尿素分解層、氨類吸附層和活性炭吸附層的步驟。
一種血液灌流方法,所述凝膠微球抗凝層由若干個具有抗凝作用的類肝素凝膠微球填充而成;所述類肝素凝膠微球采用如下方法制成:(a)配置聚合物溶液和類肝素反應液凝固浴;(b)將聚合物溶液滴入到類肝素反應液凝固浴中,形成微球;(c)將步驟(b)所得微球在60~90℃下反應1~3h進行交聯反應得到類肝素凝膠微球;所述凝膠微球抗凝層的體積為60-100mL;所述微球采用工程塑料制成;所述類肝素凝膠微球的直徑為300-1000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8197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