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提升影像質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80598.2 | 申請日: | 2019-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87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楊鈞翔;黃乙白;丁志宏;張凱杰;吳瑞翊;陳韋安;周毓宸 | 申請(專利權)人: | 幻景啟動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30/27 | 分類號: | G02B30/27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黃艷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升 影像 質量 立體 顯示 設備 | ||
一種可提升影像質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包括顯示器、透鏡數組層及遮蔽單元。透鏡數組層設置于鄰近顯示器的顯示面處,透鏡數組層包含多個透鏡。遮蔽單元設置于顯示器及透鏡數組層之間,或設置于顯示器上,或設置于透鏡數組層上。遮蔽單元包含多個透光區及至少一遮蔽區,遮蔽區位于該些透光區的外圍,該些透光區分別與該些透鏡相對應,遮蔽單元的遮蔽區用以遮蔽該些透鏡的無效區或邊緣。顯示器的顯示面所顯示尚未重建的圖像能通過該透鏡數組層重組,重新組合成集成式影像,以形成立體影像。由此,能提升影像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可提升影像質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
背景技術
現有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一般主流采用雙眼融合影像的技術制成。一般裸視立體影像顯示設備,皆讓觀賞者在正對顯示設備的角度觀看,抑或影像深度不能遠離顯示平面太多。然而在考慮一些情境狀況的場合里,例如航空地形模型、建筑模型、醫療3D訓練等,顯示設備為水平擺放的情況時,觀賞者自然的視角為斜向的觀看顯示設備。此時一般主流的立體影像顯示技術無法提供對觀賞者自然的觀看角度,造成不便。再者,一般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在正面所觀看的3D感知,對觀賞者來說是只有一個方向的視覺刺激,就像是畫面突出或沉入,而無法達到真正讓影像脫離平面的感覺,實現漂浮于空中的感覺。
中國臺灣專利公告號第I614533號公開一種立體顯示設備,包括一平面顯示設備、一透鏡數組層及一微結構層,平面顯示設備具有一顯示面,透鏡數組層設置于平面顯示設備的顯示面上,透鏡數組層包含一基部及數個具有聚焦功能的透鏡,透鏡數組層用于調控光場,微結構層設置于透鏡數組層上,微結構層包含一基材及數個微結構,微結構層用于調制光線角度方向。因此,用于顯現漂浮于空中的立體影像,且能在斜向的視角觀賞。然而現有的立體顯示設備,透鏡無效區或透鏡邊緣會造成漏光或像差等問題,進而導致光場影像的質量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提升影像質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能遮蔽或關掉會造成質量下降的像素,以提升影像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提升影像質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包括:一顯示器,該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及一圖像演算單元;一透鏡數組層,該透鏡數組層設置于鄰近該顯示器的顯示面處,該透鏡數組層包含多個透鏡;以及一遮蔽單元,該遮蔽單元設置于該顯示器及該透鏡數組層之間,該遮蔽單元包含多個透光區及至少一遮蔽區,該遮蔽區位于該些透光區的外圍,該些透光區分別與該些透鏡相對應,該顯示面所顯示尚未重建的圖像能通過該透鏡數組層重組,重新組合成集成式影像,以形成立體影像。
優選地,該遮蔽單元設置于一中間介質層上,該中間介質層設置于該顯示器及該透鏡數組層之間,使該遮蔽單元設置于該顯示器及該透鏡數組層之間。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可提升影像質量的立體影像顯示設備,包括:一顯示器,該顯示器具有一顯示面及一圖像演算單元;一透鏡數組層,該透鏡數組層設置于鄰近該顯示器的顯示面處,該透鏡數組層包含多個透鏡;以及一遮蔽單元,該遮蔽單元設置于該顯示器上,該遮蔽單元包含多個透光區及至少一遮蔽區,該遮蔽區位于該些透光區的外圍,該些透光區分別與該些透鏡相對應,該顯示面所顯示尚未重建的圖像能通過該透鏡數組層重組,重新組合成集成式影像,以形成立體影像。
優選地,該遮蔽單元設置于一固定透光蓋板上,該固定透光蓋板覆蓋于該顯示器的顯示面上,使該遮蔽單元設置于該顯示器的顯示面上。
優選地,該遮蔽單元形成于該顯示器內,該顯示器的顯示面顯示影像時,能將該顯示器的顯示面中對應該遮蔽區部分的像素關閉,使該遮蔽單元以軟件的方式顯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幻景啟動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幻景啟動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8059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