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防治細菌病害短小芽孢桿菌ZR3-3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79259.2 | 申請日: | 2019-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996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郵洲;劉永鋒;周亞秋;喬俊卿;蔣春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N63/22 | 分類號: | A01N63/22;A01N25/02;A01P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0014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治 細菌 病害 短小 芽孢 桿菌 zr3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防菌劑,其中有效活性成分由短小芽孢桿菌(Bacillus pumilus)ZR3?3組成。其特征在于:該生防菌劑是水劑,其組成與重量百分含量為:短小芽孢桿菌ZR3?3:89.5?99.8%;十二烷基磺酸鈉:0.1?10%;山梨酸鉀:0.1?0.5%。應用時,將上述水劑灌根用于防治大白菜軟腐病和辣椒青枯病,水稻葉面均勻噴施用于防治水稻白葉枯病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其優點是:通過引進對人畜安全、對多種植物細菌病害具有較好防治作用的短小芽孢桿菌ZR3?3,達到利用生防菌劑防治植物細菌病害;減少化學藥劑用藥量;同時改善生態環境、減少化學藥劑在農產品中殘留量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防菌劑及其應用,尤其是一株短小芽孢桿菌ZR3-3及其在防治植物細菌病害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細菌病害是由病原細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軟腐病、青枯病、白葉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細菌都是桿狀菌,大多數具有1至數根鞭毛,可通過自然孔口(氣孔、皮孔、水孔等)和傷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蟲等傳播,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過冬,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病。細菌病害癥狀表現為萎蔫、腐爛、穿孔等,發病后期遇潮濕天氣,在病害部位溢出細菌粘液,有明顯惡臭味,是細菌病害的特征。目前,生產上防治植物細菌病害主要依靠噻枯唑、銅制劑等化學農藥,不僅造成生態環境嚴重污染,而且直接增加農產品中有毒化學物質的殘留,對人類健康帶來嚴重危害。為了達到有效防治植物病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的目的,使用生物防治技術控制植物病害的方法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人民的關注。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是利用生物多樣性,通過在自然界釋放或引進有益微生物,可持續控制植物病害。1950年以來國內外均開展了利用生防菌劑防治植物細菌病害的研究,生防菌主要有:芽孢桿菌(Bacillus)、假單胞菌(Pseudomonads)等。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從西藏草原采集的土樣中,分離純化后獲得一株新穎的生防菌株ZR3-3。前期研究結果表明:生防菌株ZR3-3對生產上多種細菌病害(軟腐病、青枯病、白葉枯病、細菌性條斑病、黑腐病等)、真菌病害(如炭疽病、紋枯病、菌核病、枯萎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檢測鑒定,根據細胞形態、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實驗數據綜合分析,菌株ZR3-3鑒定為短小芽孢桿菌(Bacillus pumilus)。短小芽孢桿菌ZR3-3已于2018年11月15日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登記入冊,地址是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編號為CGMCC No.1674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未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7925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