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磷雜色原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72415.2 | 申請日: | 2019-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766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肖強;黃海洋;徐雙雙;丁海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F9/6571 | 分類號: | C07F9/6571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專利事務所 36100 | 代理人: | 黃新平 |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昌***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雜色 酮衍生物 合成 芳基鹵化物 硅膠柱層析 酮類化合物 選擇性水解 中間化合物 反應收率 加成反應 堿性條件 室溫條件 有機溶劑 苯基鹵 季鏻鹽 穩定型 有機相 溶劑 磷鹽 萃取 羰基 溶解 下水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磷雜色原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所述的方法是以2’?苯基鹵代?β?羰基磷葉立德為原料,于室溫條件下加入有機溶劑充分溶解,在80~150℃條件下反應2?6小時,得到磷鹽中間化合物,然后在堿性條件下水解,反應結束后萃取,收集有機相,溶劑旋干后經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目標磷雜色原酮類化合物。本發明首次實現穩定型磷葉立德與芳基鹵化物的加成反應和首次實現季鏻鹽的選擇性水解反應,反應具有操作簡便、原料簡單易得、反應收率高等特點,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的合成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合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磷雜色原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色原酮化合物(Chromones)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雜環化合物,其結構中同時含有4-位羰基的氧雜六元雜環結構,具有廣泛抗炎活性、細胞毒活性、介導DNA鏈切割能力和改變脂質的能力等,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們投入研究。磷雜色原酮化合物(Phosphachromones)作為色原酮的類似物也有望同樣能夠表現出較好的生物活性。由于該類化合物獨特的電子性質和優異的穩定性,這類化合物已經成功應用到OLED光電受體材料(
2008年,丁貽祥報道首例磷雜色原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該方法利用銀(I)催化羥基質子遷移的炔基關環反應,該方法嚴重受限于底物的擴展,原料合成非常地困難,每一個底物的合成都至少需要六步反應(
2018年,資偉偉等人報道了利用軸手性配體[(S)-DTBM-Segphos]和金催化的炔基環化反應合成去對稱化合成磷手性中心的磷雜色原酮化合物,該反應的過程與上述丁貽祥報道的方法類似,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選擇性高ee值合成手性磷雜色原酮化合物。
近兩年國際上對相關骨架類型的化合物申請了多個應用型專利,例如2017年美國專利局審批了苯并磷雜色原酮化合物在光學器件中的應用專利(Pub. No.: US20170244048); 2018年美國和日本分別審批不同類型磷雜色原酮稠環芳香化合物的在有機電子發光器件中的應用專利(Pub. No.: US 20180069182; JP 2018154718):
。
綜上所述,開發一種新的合成策略來合成磷雜色原酮化合物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利用磷葉立德親核性質的環化反應和選擇性P-C鍵斷裂的水解反應來制備磷雜色原酮類衍生物,目的是提供一種反應產率高、操作簡便、原料易得、具有較好應用前景的磷雜色原酮類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發明的磷雜色原酮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2’-苯基鹵代-β-羰基磷葉立德類化合物(I)為原料,于室溫條件下加入有機溶劑充分溶解,在80~120℃條件下反應2-6 小時,得到磷鹽中間化合物(II),然后在堿性條件下水解,反應結束后萃取,收集有機相,溶劑旋干后經硅膠柱層析分離得到目標磷雜色原酮類化合物(III),
,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未經江西科技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724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