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配電柜全自動生產系統及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71685.1 | 申請日: | 2019-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558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楊道救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瑞力保護控制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43/055 | 分類號: | H01R43/055;B23P19/02;B07C5/3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識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江婷 |
| 地址: | 2113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配電柜 全自動 生產 系統 方法 | ||
1.一種配電柜全自動生產系統,包括配電柜連接端子的全自動生產設備,該設備包括機架(1)、進料震動盤(2)、輸送裝置(3)、移位裝置(4)、插針裝置(5)、壓針裝置(6)、檢測裝置(7)、回收裝置(8)和載帶裝置(11);所述的進料震動盤(2)、輸送裝置(3)、移位裝置(4)、插針裝置(5)、壓針裝置(6)、檢測裝置(7)、回收裝置(8)和載帶裝置(11)均設置在機架(1);進料震動盤(2)設置在機架(1)的進料端部,進料震動盤(2)的出料端與輸送裝置(3)的進料端連接;輸送裝置(3)用于輸送連接端子,所述的移位裝置(4)設置在輸送裝置(3)的一側,移位裝置(4)用于移動輸送裝置(3)上的連接端子;所述的插針裝置(5)、壓針裝置(6)和載帶裝置(11)分別設置在輸送裝置(3)的另一側,插針裝置(5)位于壓針裝置(6)的進料端側,載帶裝置(11)設置在插針裝置(5)與壓針裝置(6)之間,且載帶裝置(11)與插針裝置的進料端相銜接;插針裝置(5)用于將插針插入連接端子內,壓針裝置(6)用于將插針壓緊在連接端子上;所述的檢測裝置(7)和回收裝置(8)設置在輸送裝置(3)的出料端部,且檢測裝置(7)位于回收裝置(8)的進料端側;檢測裝置(7)用于檢測插針的安裝情況;回收裝置(8)用于將檢測不合格的產品回收;
所述的插針裝置(5)包括插針支架(51)、插針電機(52)、插針轉軸(53)、插針機構(54)、夾針機構(55)和定位機構(56),所述的插針電機(52)設置插針支架(51)的后部,插針電機(52)的轉動軸通過聯軸器與插針轉軸(53)連接,插針轉軸(53)上分別設置有插針凸輪(531)和夾針凸輪(532),插針凸輪(531)位于夾針凸輪(532)的后方,插針凸輪(531)與插針機構(54)相配合能使插針機構(54)前后移動并將插針插入接線端子;夾針凸輪(532)與夾針機構(55)配合能使夾針機構(55)夾緊;定位機構用于將輸送過來的插針定位;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針凸輪(531)包括圓柱輪(5311)和曲線凸環(5312),曲線凸環(5312)設置在圓柱輪(5311)的外壁上;所述的插針機構包括插針轉動桿(541)、兩條插針滑軌(542)、插針滑動塊(543)、插針頂桿(544)和插針固定塊(545);插針轉動桿(541)通過插針固定塊(545)與插針支架(51)鉸接,插針轉動桿(541)的一端設置有兩個第一插針導向輪(5411),第一插針導向輪(5411)與曲線凸環(5312)相配合;插針轉動桿(541)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插針導向輪(5412),所述的插針滑動塊(543)上設置有用于放置第二插針導向輪(5412)的導向凹槽(5431);第二插針導向輪(5412)設置在導向凹槽(5431)內;插針滑動塊(543)通過兩條插針滑軌(542)與插針支架(51)的右側壁滑動連接;所述的插針頂桿(544)設置在插針滑動塊(543)的前端;所述的夾針凸輪(532)包括第一凸輪(5321)和第二凸輪(5322),第一凸輪(5321)和第二凸輪(5322)上均設置有弧形凸塊(5323),且第一凸輪(5321)和第二凸輪(5322)相向設置,第一凸輪(5321))與夾針機構(55)配合能使夾針機構(55)向下壓,第二凸輪(5322)與夾針機構(55)配合能使夾針機構(55)向上壓;
所述的夾針機構(55)包括上夾針模塊和下夾針模塊,上夾針模塊包括上夾針配合桿(551)、上夾針定位塊(552)、上夾針滑動塊(553)、上夾針滑軌(554)和下壓塊(555),所述的上夾針配合桿(551)的一端連接有第一上夾針導輪(5511),第一上夾針導輪(5511)與第一凸輪(5321)相配合,上夾針配合桿(551)的中部通過銷釘與上夾針定位塊(552)連接,上夾針定位塊(552)設置在插針支架(51)的右側內壁上部,上夾針配合桿(551)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上夾針導輪(5512),所述的上夾針滑動塊(553)上設有上夾針導輪凹槽(5531),第二上夾針導輪(5512)設置在上夾針導輪凹槽(5531)內,上夾針滑動塊(553)通過上夾針滑軌(554)與插針支架(51)的右壁滑動連接,且上夾針滑動塊(553)通過上夾針滑軌(554)能上下移動;上夾針滑動塊(553)的右壁下部與下壓塊(555)固定連接;下壓固定塊(555)前側內設置有兩個下壓定位桿(5551),下壓塊(555)內位于下壓定位桿(5551)的左側設置有呈斜面狀的切斷桿(5552),下壓塊(555)內位于切斷桿(5552)的后側設置有呈叉子狀的分離桿(5553);
所述的下夾針模塊包括下夾針配合桿(550)、下夾針定位塊(556)、下夾針滑動塊(557)、下夾針滑軌(558)和上壓塊(559),所述的下夾針配合桿(550)的一端連接有第一下夾針導輪(5501),第一下夾針導輪(5501)與第二凸輪(5322)相配合,下夾針配合桿(550)的中部通過銷釘與下夾針定位塊(556)連接,下夾針定位塊(556)設置在插針支架(51)的右側內壁下部,下夾針配合桿(550)的另一端連接有第二下夾針導輪(5502),所述的下夾針滑動塊(557)上設有下夾針導輪凹槽(5571),第二下夾針導輪(5502)設置在下夾針導輪凹槽(5571)內;下夾針滑動塊(557)通過下夾針滑軌(558)與插針支架(51)的右壁滑動連接,且下夾針滑動塊(557)通過下夾針滑軌(558)能上下移動;下夾針滑動塊(557)的頂部與上壓塊(559)固定連接;上壓塊(559)前側內設置有一個上壓定位孔(5591),上壓塊(559)內位于上壓定位孔(5591)的左側設置有方形狀的切斷孔(5592),上壓塊(559)內位于切斷孔(5592)的后側設置有兩個分離孔(5593);上壓塊(559)的右壁上設置有上壓塊導向桿(5594);
所述的定位機構(56)包括定位支架(561)、上定位板(562)、下定位板(563)、定位滑軌(564)和定位連接塊(565);所述的定位支架(561)設置在插針支架(51)上;所述的下定位板(563)固定在定位支架(561)的前壁上部,所述的上定位板(562)固定設置在下定位板(563)上,上定位板(562)上設置有定位孔(5622);上定位板(562)和下定位板(563)上均設置有定位板凹槽(5621);所述的定位連接塊(565)通過定位滑軌(564)與下定位板(563)底部滑動連接;所述的定位連接塊(565)上設置有方形狀的定位凹槽(5651),定位凹槽(5651)內設置有計數塊固定塊(5652),計數塊固定塊(5652)的頂面端部設置有計數塊(5653),計數塊(5653)的頂部設置在定位板凹槽(5621)內,定位連接塊(565)底部設置有定位導向桿(566),定位導向桿(566)的端部設置有定位導向輪(5661);定位導向輪(5661)與所述的上壓塊導向桿(5594)相配合,上壓塊導向桿(5594)能帶動下定位板(563)左右移動;所述的載帶裝置(11)包括物料支架(111)、物料電機(112)、物料導輪(113)、物料盤(114)和曲線料道(115);所述的物料電機(112)設置在物料支架(111)的頂部,物料電機(112)與物料導輪(113)連接,物料導輪(113)通過物料與物料盤(114)連接;所述的曲線料道(115)設置在物料支架(111)的下部且位于物料盤(114)的下方,曲線料道(115)的出料端與定位機構(56)的進料端相銜接,且物料由曲線料道(115)輸送至上定位板(562)和下定位板(563)之間的間隔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瑞力保護控制系統有限公司,未經南京瑞力保護控制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7168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