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Al合金鑄造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071390.4 | 申請日: | 2019-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579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鈴山竹史;丸山匠 | 申請(專利權)人: | 昭和電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22C21/00 | 分類號: | C22C21/00;C22C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劉航;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金鑄造材料 合金熔液 熔液流 制造 鑄造機 加料器 添加量 流通 凝固 | ||
提供能夠適當?shù)卣{(diào)整Ti添加量的Al合金鑄造材料的制造方法。本發(fā)明將Al合金鑄造材料的制造方法作為對象,該制造方法將經(jīng)由熔液流路(4)供給到鑄造機(6)中的Al合金熔液(W1)利用鑄造機(6)進行凝固來制造Al合金鑄造材料(W2)。本發(fā)明的制造方法包括:預先向在熔液流路(4)中流通之前的Al合金熔液(W1)添加Ti的一次添加Ti工序;和利用加料器(5)向在熔液流路(4)中流通的Al合金熔液添加Ti的二次添加Ti工序。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Al合金鑄造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相關技術,該制造方法用于制造能夠很適合地用作為例如鋁(Al)合金塑性加工品的原料的Al合金鑄造材料。
背景技術
近年來,作為要求高強度和高耐腐蝕性的車輛、船舶、飛機、汽車或機動兩輪車等輸送機的結(jié)構(gòu)材料(部件),較多地使用Al合金塑性加工品。
作為這樣的輸送機用結(jié)構(gòu)材料的Al合金塑性加工品的例子,對于懸架臂等汽車部件而言,以車體的輕量化為目的,使用了加工性優(yōu)異、且兼具高強度和高耐腐蝕性的Al-Mg-Si系合金的塑性加工品。在Al-Mg-Si系合金中,特別是A6061被較多地使用,但為了謀求進一步的輕量化,要求高強度,進行著改善Al合金材料方面的工作。
例如,為了謀求Al-Mg-Si系合金的高強度化,進行著使過量的Si量、Cu元素的添加量增加的工作。特別是Cu元素,由于促進Mg2Si的析出,并固溶于基體(matrix)而大大地有助于強度的提高,所以使添加量增大在高強度化方面是有效的手段。
但是,當為了高強度化而添加的Cu元素量超過規(guī)定量時,晶界腐蝕的敏感性變高,在腐蝕環(huán)境下使用時有可能引起應力腐蝕裂紋。
另外,如下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那樣,為了謀求Al-Mg-Si系合金的高強度化而添加Ti也作為有效的手段而一直以來就被眾所周知。Ti是微細化材料,是在凝固中給予影響,從而對謀求晶粒的微細化、提高強度有較大貢獻的材料。
對于Ti的添加,例如使用含有Ti-B的Al合金,優(yōu)選地使用Al-5%Ti-1%B合金,但普遍認為Ti在即將鑄造之前添加是最有效的。因而,以往一般是在即將向鑄造機注入Al合金熔液之前,例如在向鑄造機供給Al合金熔液的鑄造流槽中,使用棒條加料器(rodfeeder)向Al合金熔液添加Ti。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275321號
發(fā)明內(nèi)容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Al合金鑄造材料的制造方法中,由于使用棒條加料器在即將鑄造之前添加Ti,所以有時不能充分地添加Ti-B,有可能招致強度不足。例如在使用棒條加料器添加Ti的情況下,當加快鑄造速度時,在鑄造流槽中流動的Al合金熔液的每單位時間流動的量(流量)也會增加,因此有時棒條加料器的供給能力跟不上而導致Ti的添加量不足。于是,存在如下課題:如已述的那樣不能夠添加適量的Ti,有可能給Al合金鑄造材料造成強度不足。
再者,在上述的說明中,列舉制造Al-Mg-Si系合金鑄造材料的情況作為例子來進行了說明,但在制造Al-Mg-Si系合金以外的Al合金鑄造材料的情況下,在添加Ti時也產(chǎn)生同樣的課題。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是鑒于相關技術中的上述和/或其它的問題而完成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能夠使現(xiàn)有的方法和/或裝置顯著地改善。
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的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夠適當?shù)卣{(diào)整Ti的添加量、能夠制造高強度的Al合金鑄造材料的Al合金鑄造材料的制造方法及其相關技術。
本發(fā)明的其它的目的以及優(yōu)點由以下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來明確。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具備以下的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昭和電工株式會社,未經(jīng)昭和電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71390.4/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