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包氣帶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71278.0 | 申請日: | 2019-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218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波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博誠立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C1/10 | 分類號: | B09C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張瑞豐 |
| 地址: | 100082 北京市順義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污染土壤 修復 原位生物修復 好氧生物菌 布設 曝氣 快速修復 生物修復 污染區域 井修復 可修復 井中 滲水 擴散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氣帶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方法,該生物修復方法通過在污染區域范圍內采用地面滲水方式使得包氣帶污染土壤飽含水,布設修復井,為快速達到修復效果可在修復井中注入好氧生物菌劑后依次曝氣,完成包氣帶污染土壤的修復,通過曝氣快速把好氧生物菌擴散至修復井修復半徑范圍內包氣帶污染土壤,實現了快速修復包氣帶污染土壤的目的,同時通過對修復井的布設,能夠清楚的確定可修復的區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包氣帶土壤污染治理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包氣帶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包氣帶是指地下水水位以上至地表的空間部分。包氣帶污染土壤可以挖掘出來,再進行焚燒、熱脫附、化學處理或生物修復等異位修復,但修復成本較高,特別是污染深度深的情況下,修復費用更高。
土壤生物修復技術是借助微生物對土壤中有機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將污染物轉變成無毒物質的修復技術。微生物通過直接代謝或共代謝降解有機污染物,將有機污染物降解為毒性較低的污染物或徹底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專利文獻CN104607460A提供了一種有機物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方法,該方法主要包括將土壤攪拌破碎;向土壤中加入有機肥料和營養物質并混合均勻;加水調節土壤的濕度;加入特定高效微生物、催化劑和表面活性劑;對土壤進行曝氣充氧,同時尾氣進行收集處理;定期取樣檢測。該方法屬于異位的生物修復方法,修復成本高。
專利文獻CN100553809C提供了一種原位微生物修復有機物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功能微生物群的篩選和建立及功能微生物的投放,還包括修復條件的分階段控制。該方法延長了功能微生物的存活時間,提高了有機污染物降解率。該方法采用高頻次(80~130次/天)擾動土壤的方法將藥劑混合到土壤中,并使得空氣中的氧氣進入土壤。該方法能處理的污染深度有限;操作繁瑣,很難大面積推廣使用;由于污染土壤是固相,存在處理不均勻。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包氣帶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方法,該生物修復方法通過在污染區域范圍內采用地面滲水方式使得包氣帶污染土壤飽含水,并布設修復井,為快速達到修復效果可在修復井中注入好氧生物菌劑后依次曝氣,完成包氣帶污染土壤的修復,通過曝氣快速把好氧生物菌擴散至修復井修復半徑范圍內包氣帶污染土壤,實現了快速修復包氣帶污染土壤的目的,同時通過對修復井的布設,能夠清楚的確定可修復的區域。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包氣帶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通過地面滲水的方式使得污染區域內包氣帶污染土壤飽含水;
2)在完成地面滲水的區域內布設修復井群;
3)在修復井中加壓注入好氧生物菌劑;
4)依次輪流循環對修復井進行曝氣,直至包氣帶污染土壤及其飽含水達標。
所述地面滲水的方式包括:在擬修復場地邊界進行垂直防滲,深度至地下水水位;在垂直防滲范圍內挖出一個或多個滲坑;往滲坑注入清水或清水稀釋后的好氧生物菌劑,并維持20~50cm液面,從而使得污染區域內包氣帶污染土壤飽含水。
修復井深度與垂直防滲深度一致,所述滲坑的規格為:0.5~1.0m深。
所述好氧生物菌劑需經事先篩選、馴化,對擬治理的污染物有良好生物降解效果。
步驟4)中依次輪流循環對修復井進行曝氣是指:任意選取N個修復井為一組,使用空氣壓縮機或壓力容氣罐輪流進行曝氣,前一口修復井注入壓縮空氣或氧氣曝氣10~50分鐘,間歇10~50分鐘,間歇完成后,下一口修復井開始進行曝氣,N個修復井完成一輪后開始下一輪的循環。
所述布設修復井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博誠立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博誠立新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712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