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設備配網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64961.1 | 申請日: | 2019-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403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16 |
| 發明(設計)人: | 黃海;羅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8/10 | 分類號: | H04W48/10;H04W48/16;H04W76/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匯東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康正德;關艷芬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道 智能設備 配網 數據包 連接參數 映射關系 監聽 無線訪問接入點 無線WiFi模塊 循環切換 一次掃描 廣播包 路由器 組播包 預設 記錄 成功率 鎖定 發送 分析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設備配網方法及系統,所述方法包括:智能設備至少一次掃描預設范圍內的多個無線訪問接入點AP,并記錄各AP的BSSID和SSID的映射關系;循環切換所述智能設備中無線WiFi模塊的多個信道,監聽各信道中的數據包;若在任一信道內監聽到大于一定數量的廣播包和/或組播包,則鎖定所述信道并持續對所述信道進行監聽;若在所述信道下監聽到指定數據包,則分析發送所述指定數據包的BSSID;依據記錄的所述各AP的BSSID和SSID的映射關系獲取與所述BSSID對應的SSID,繼續監聽到與所述SSID對應的連接參數后,基于所述連接參數連接到所述SSID對應的路由器。基于本發明提供的方法使得智能設備的配網過程更快捷、更穩定,在提升配網成功率的同時減少配網時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智能設備配網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設備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家電等領域的無線技術的發展應用也在不斷為人們提供便利。智能設備基于網絡提供服務之前,需先將其接入當前所處環境的局域網中進而提供各種網絡服務。
目前,對智能設備的配網方式多通過單獨廣播配網或單獨組播配網,而且,智能設備在鎖定可用信道時,多依靠引導碼包,采用上述方式對智能設備配網時不僅配網速度慢,而且還會導致配網失敗率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智能設備配網方法及系統以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智能設備配網方法,應用于設置有無線WiFi模塊的智能設備,所述方法包括:
智能設備至少一次掃描預設范圍內的多個無線訪問接入點AP,并記錄各AP的BSSID和SSID的映射關系;
循環切換所述智能設備中無線WiFi模塊的多個信道,監聽各信道中的數據包;
若在任一信道內監聽到大于一定數量的廣播包和/或組播包,則鎖定所述信道并持續對所述信道進行監聽;
若在所述信道下監聽到指定數據包,則分析發送所述指定數據包的BSSID;
依據記錄的所述各AP的BSSID和SSID的映射關系獲取與所述BSSID對應的SSID,繼續監聽到與所述SSID對應的連接參數后,基于所述連接參數連接到所述SSID對應的路由器。
可選地,所述若在任一信道內監聽到大于一定數量的廣播包和/或組播包,則鎖定所述信道并持續對所述信道進行監聽,包括:
若在任一信道內監聽到大于一定數量的廣播包和/或組播包,則鎖定所述信道并停止信道切換掃描;
固定在所述信道中持續第一時間監聽所述信道中的數據包。
可選地,所述固定在所述信道中持續第一時間監聽所述信道中的數據包之后,還包括:
若在所述第一時間內未監聽到所述指定數據包,則繼續循環切換所述智能設備中無線WiFi模塊的多個信道,監聽各信道中的數據包。
可選地,所述依據記錄的所述各AP的BSSID和SSID的映射關系獲取與所述BSSID對應的SSID,繼續監聽到與所述SSID對應的連接參數后,基于所述連接參數連接到所述SSID對應的路由器,包括:
依據記錄的所述各AP的BSSID和SSID的映射關系獲取與所述BSSID對應的SSID,持續第二時間監聽所述信道中的數據包;
若在所述第二時間內監聽到所述SSID對應路由器的連接參數,則基于所述連接參數連接到所述路由器。
可選地,所述依據記錄的所述各AP的BSSID和SSID的映射關系獲取與所述BSSID對應的SSID,持續第二時間監聽所述信道中的數據包之后,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6496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