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綜合評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62116.0 | 申請日: | 201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6688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慶余;杜艷霞;邢琳琳;梁毅;趙穎;溫海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7/00 | 分類號: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方智力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719 | 代理人: | 賈耀梅 |
| 地址: | 100035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道 腐蝕 風險 綜合 評判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綜合評判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獲取外腐蝕基本參數,根據外腐蝕基本參數防腐層檢漏判斷埋地管道防腐層是否存在漏點,以及如果不存在漏點,則得出埋地管道腐蝕風險低,如果存在漏點,則根據外腐蝕基本參數陰極保護判斷埋地管道是否采用陰極保護,以及如果沒有采用陰極保護,則根據直流干擾、交流干擾和土壤腐蝕性進行腐蝕風險的評判,如果采用陰極保護,則根據直流干擾、交流干擾和土壤腐蝕性進行腐蝕風險的評判。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綜合評判方法,彌補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多因素綜合評判的空白,提供一套全面系統的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多因素多層次綜合評判體系。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外腐蝕風險評判體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多因素多層次綜合評判方法的建立。
背景技術
在實際工程中,埋地管道因腐蝕造成的應急事件逐年增長,管道面臨的腐蝕風險日益增大,然而影響管道腐蝕的因素很多,如防腐涂層的性能、陰極保護水平、土壤環境情況、交直流干擾程度、犧牲陽極服役情況、排流系統的情況等,到底哪些因素是影響管網腐蝕風險的關鍵因素以及這些關鍵因素與管網腐蝕穿孔的相關性怎樣,成為管道防腐工作者關注的問題。
對于埋地管道的外腐蝕風險的評價,目前主要是基于單個因素或者2個因素而形成的,如可根據國標GB/T 19285-2003對土壤的腐蝕性、穩態直流干擾風險進行評價:(1)土壤電阻率20Ω·m,土壤腐蝕性強;土壤電阻率在20Ω·m~50Ω·m之間,土壤腐蝕性為中;土壤電阻率50Ω·m,土壤腐蝕性弱;(2)土壤表面梯度0.5mV/m,直流干擾風險大;土壤表面梯度在0.5mV/m~5mV/m間,直流干擾風險為中;土壤表面梯度5mV/m,直流干擾風險小。根據國標GB/T 21448-2008,管道陰極保護水平應達到以下范圍:管道陰極保護電位(即管道/地極化電位)應為-850mV(CSE)或者更負,但不能比-1200mV(CSE)更負;在厭氧菌或者SRB及其他有害菌土壤中,管道陰極保護電位應為-950mV(CSE)或者更負;在土壤電阻率100Ω·m至1000Ω·m環境中,陰極保護電位宜負于-750mV(CSE);在土壤電阻率大于100Ω·m環境中,陰極保護電位宜負于-650mV(CSE);根據NACE0177-2014,為了確保人員的安全,管道交流干擾電壓不應超過15V,但對于交流干擾對管道陰極保護系統的影響,并未給出明確的說明。同時關于交流干擾和陰極保護共同作用下管道腐蝕風險的評價,目前也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交流電流和陰極保護電位就可以評價管道的腐蝕風險,有人認為交直流電流密度之比能評價管道的腐蝕風險,有人認為交直流電流密度之比和陰極保護電位能評價管道腐蝕風險,但近期的研究表明,在相同交流電流密度、相同陰極保護水平下,不同土壤環境中管道的腐蝕風險也不一樣。埋地管道在實際服役過程中往往受到多因素的綜合作用,因此,目前的單因素外腐蝕風險評估方法均需要進一步完善,外腐蝕風險的多因素綜合評估技術尚處空白。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綜合評判方法,彌補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多因素綜合評判的空白,提供一套全面系統的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多因素多層次綜合評判體系。
本發明埋地管道外腐蝕風險綜合評判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獲取外腐蝕基本參數,所述外腐蝕基本參數包括防腐層檢漏、土壤腐蝕性、陰極保護、直流干擾和交流干擾,
根據外腐蝕基本參數防腐層檢漏判斷埋地管道防腐層是否存在漏點,以及
如果不存在漏點,則得出埋地管道腐蝕風險低,
如果存在漏點,則根據外腐蝕基本參數陰極保護判斷埋地管道是否采用陰極保護,以及
如果沒有采用陰極保護,則根據直流干擾、交流干擾和土壤腐蝕性進行腐蝕風險的評判,
如果采用陰極保護,則根據直流干擾、交流干擾和土壤腐蝕性進行腐蝕風險的評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學,未經北京市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6211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