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Wi-Fi的震后壓埋人員定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59042.5 | 申請日: | 201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8128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4-05 |
| 發明(設計)人: | 羅尚;肖東升;胡倩;李陽;何春輝;鐘祖峰;羅俊;練洪;羅敬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石油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5/04 | 分類號: | G01S5/04;H04W4/02;H04W4/3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5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人員定位 穿出 空間定位技術 多路徑傳播 加權中心 平面位置 數據挖掘 探針技術 最小信號 最優信號 非視距 傳感器 存活 | ||
本發明屬于空間定位技術領域,是一種涉及數據挖掘的基于Wi?Fi的震后壓埋人員定位方法。本發明基于Wi?Fi探針技術,以壓埋人員Wi?Fi設備的Wi?Fi信號以最小信號損耗抵達各個傳感器對應的信號在壓埋物表面穿出位置(最優信號穿出點)的加權中心作為壓埋人員的平面位置,結合阿氏圓(阿波羅尼斯圓)理論實現了壓埋人員Wi?Fi設備的精確定位,較好地克服了壓埋導致的信號非視距和多路徑傳播的問題。實現震后壓埋人員的定位,為壓埋人員的存活提供更大的可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空間定位技術領域,是一種涉及數據挖掘的基于Wi-Fi的震后壓埋人員定位方法。
背景技術
世界上每年都會發生許多起由地震、滑坡等自然災害造成的人員壓埋事故,其造成的生命損失不可估量,其中因未能被及時救出而死亡的占比較大。
現今對被困人員的搜尋方式主要是借助“生命探測儀”、“熱紅外生命探測儀”、“聲波振動生命探測儀”等逐點探測設備。然而此類設備在面臨如地震之類的大區域災害的時候顯得非常吃力,搜尋速度慢、受環境影響大且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沒有一種能夠大范圍自動探測震后壓埋人員位置的技術手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Wi-Fi的震后壓埋人員定位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基于Wi-Fi的震后壓埋人員定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Wi-Fi設備探測裝置的固定與布置。
(二)、各Wi-Fi探針探測控制區域手機發出的Wi-Fi信號的信號損耗及對應的手機MAC地址。
(三)、對獲取的各Wi-Fi設備的相對距離值進行近高斯擬合。
(四)、對近高斯擬合之后的距離數據進行卡爾曼濾波處理。
(五)、解算得到壓埋人員的平面位置。
(六)、壓埋人員平面位置輸出。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所述步驟(一)中,探測裝置固定與布置步驟為:1)在每根豎桿上分別于頂部及沿豎桿向下距頂部d處固定Wi-Fi探針;2)將裝好Wi-Fi探針的四根豎桿分別立在矩形范圍的四個角點,分別為左上角A點、右下角B點、左下角C點、以及右上角D點。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無需能夠適應所有壓埋環境,降低了對壓埋人員的搜尋成本、提高了搜尋效率,構建了一套從軟件到硬件的壓埋人員定位系統,為震后壓埋人員搜救工作提供了及時、準確的位置依據,對增加人員生還可能、提高救援效率及促進社會穩定有重要意義。
附圖說明
圖1為固定有Wi-Fi探針的豎桿布置相對位置圖;
圖2最優信號穿出點示意圖;
圖3最優信號穿出點所屬阿氏球示意圖;
圖4壓埋人員平面位置MATLAB可視化輸出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性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基于Wi-Fi的震后壓埋人員定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步驟(1)、探測裝置固定與布置。
1)在每根豎桿上分別于頂部及沿豎桿向下距頂部d處固定Wi-Fi探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石油大學,未經西南石油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590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二維指紋分布室內定位方法及結構
- 下一篇:室內定位方法、設備及存儲介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