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培養野生卷邊網褶菌母種的培養基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58746.0 | 申請日: | 2019-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6627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杜萍;曹天旭;凃慧;陳今朝;蔣佳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江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8/20 | 分類號: | A01G18/20;A01G18/5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張先蕓 |
| 地址: | 408100 ***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培養 野生 卷邊網褶菌母種 培養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培養野生卷邊網褶菌母種的培養基,該培養基包括以下質量的組分:可溶性淀粉15~25 g,蛋白胨2~6 g,KH2PO41~5 g,MgSO40.5~4.5 g,水1 L,pH 2~6。使用該培養基培養野生卷邊網褶菌母種,具有菌絲體萌發早、生長速度快、長勢好、菌絲生物量高和生產周期短等優點,掌握了該菌的生物學特性,為進一步開發其應用價值及人工馴化栽培奠定了基礎。該菌母種的成功培養也為藥用成分開發利用和教學科研提供了新的種質資源,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食藥用真菌培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培養野生卷邊網褶菌母種的培養基。
背景技術
卷邊網褶菌[Paxillus involutus(Batsch)Fr.]在分類學上屬于擔子菌門(Basidiomycota)、層菌綱(Hymenomycetes)、傘菌目(Agaricales)、網褶菌科(Paxillaceae)、網褶菌屬(Paxillus)。中文別名卷邊(緣)樁菇、卷傘菌、卷緣網褶菌、落褶菌等。分布于河北、北京、吉林、黑龍江、遼寧、福建、山西、寧夏、安徽、湖南、廣東、四川、云南、貴州、西藏等地。單生或群生于樹樁上,或由地下的樹樁而破土成叢。夏、秋多生在楊樹(卯曉嵐,陳玉梅,何儉.呼倫貝爾采菇行[J].食用菌,1987,(3):1~2)、櫟樹和樺木等林下木樁上。與楊、柳、落葉松、云杉、松、樺、山毛櫸、櫟等樹木形成菌根。在楊樹林地生長卷邊網褶菌之后,常伴隨楊口蘑(Tricholomapopulinum J.Lange)的發生,形成卷邊網褶菌在外緣,楊口蘑在內緣,不斷向外擴展的蘑菇圈景觀(馬汝武,趙有來,劉紀書.楊口蘑病害觀察[J].森林病蟲通訊,1988,1:15~16)。
卷邊網褶菌含褐色色素,傷處變褐棕色,雖記載有毒(劉春光.鞍山地區常見毒蘑菇分布及中毒情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0,16(7):632)或生吃有毒(馬啟明.鐵嶺地區的食用蘑菇[J].中國食用菌,1986,3(14):23~24,49;馬庭杰,馬文惠.黃山和大別山區有毒大型真菌初探[J].食用菌,1988,(1):6),出現胃腸道病癥(劉春光.鞍山地區常見毒蘑菇分布及中毒情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0,16(7):632),但在我國北方不少地區卻廣泛采食(卯曉嵐,陳玉梅,何儉.呼倫貝爾采菇行[J].食用菌,1987,(3):1~2)。此種在蘇聯被大量腌制后食用,在中歐、柏林附近也食用,但在德國、波蘭等地曾引起食用者中毒(應建浙.菌蕈拾零[J].食用菌,1981,(2):48~49)。有的資料也把它劃為食用菌(陳應山,陳國卿,李春燕.沈陽地區主要食用菌的生態觀察[J].食用菌,1988,(3):5;馬啟明,王德源.嶗山野生食菌和毒菇初報[J].食用菌,1984,(4):7)。因此,國內學者把它列入“食—毒”范圍(劉春光.鞍山地區常見毒蘑菇分布及中毒情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0,16(7):632)。此種是“舒筋散”中藥的成分之一,有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
近年來,野生食用菌以其豐富的營養物質,獨特的風味特征和特殊的食藥用價值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關注,逐漸成為現代社會天然健康食品的主流(賀沛芳,楊懷民,張治家等.五臺山野生食用菌資源營養價值及展望[J].中國食用菌,2010,29(3):7~9),為了更好的了解、保護、開發野生食用菌資源,有必要對該種進行鑒定,掌握該菌的生物學特性。目前內轉錄間隔區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基因序列是鑒定野生菌的有效方法。而對于卷邊網褶菌的研究僅停留在八十年代對可食性、生態觀察的層面上(陳應山,陳國卿,李春燕.沈陽地區主要食用菌的生態觀察[J].食用菌,1988,(3):5),偶有少量形態描述(托馬斯·萊瑟斯.蘑菇[M].中國友誼出版社,2008,35)。但至今有關野生卷邊網褶菌的生物學特性試驗及人工馴化栽培研究尚未見報道,并且卷邊網褶菌在普通培養基中生長緩慢、菌絲獲得量較少,大大限制了卷邊網褶菌的產業發展和教學科研,因此,對野生卷邊網褶菌母種的培養基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江師范學院,未經長江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587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黑皮雞樅菌冬季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羊肚菌菌絲體的培養方法及其培養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