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建筑工程質量平面度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50674.5 | 申請日: | 2019-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648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臻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坊科技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B11/30 | 分類號: | G01B11/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馬金華 |
| 地址: | 2627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筑 工程質量 平面 檢測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工程質量平面度檢測裝置,包括橫梁支架和連接機構;所述橫梁支架的下方還設置有第一螺桿,第一螺桿上螺紋連接有第一螺套,第一螺套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電動推桿,電動推桿的伸縮端固定安裝有所述連接機構。本發明進行平面度檢測時,選取右側板所處位置為檢測面平整度檢測的參考位置,利用紅外線捕捉機構捕捉紅外線發射機構發出的紅外線,并實時記錄紅外線接收點與檢測面之間的距離,由于紅外線水平發射,接收點與檢測面之間的距離即為發射點與檢測面之間的距離,從而實現對檢測面平整度的檢測,無需工人手動測量、記錄和計算,不僅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而且提高平面度檢測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具體是一種建筑工程質量平面度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建筑工程為建設工程的一部分,指通過對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所形成的工程實體。包括廠房、劇院、旅館、商店、學校、醫院和住宅等,滿足人們生產、居住、學習、公共活動等需要。
在建筑行業中,墻面建筑完成后,需要進行平面度的檢測,以確定建造質量是否符合標準,目前生產上普遍使用的平面度檢測儀,由靠尺和楔形塞尺組成。其使用方法是將靠尺貼近墻面,在縫隙處插入楔形塞尺,在楔形塞尺上讀取讀數,將讀數記錄在手冊上,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精度也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建筑工程質量平面度檢測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筑工程質量平面度檢測裝置,包括橫梁支架和連接機構;所述橫梁支架的左右兩側對稱固定安裝有左側板和右側板,橫梁支架的下方還設置有第一螺桿,第一螺桿的左右兩端分別與左側板和右側板轉動連接,第一螺桿上螺紋連接有第一螺套,第一螺套的上側與橫梁支架滑動連接;所述第一螺套的底部固定安裝有電動推桿,電動推桿的伸縮端固定安裝有所述連接機構,連接機構包括上連桿和下連桿;所述上連桿的上側與電動推桿的伸縮端固定連接,上連桿的下側開設有卡槽,所述下連桿的上端設置有與卡槽相互配合的卡塊,卡塊滑動安裝在卡槽內部,且卡塊通過彈簧與卡槽固定連接,下連桿的下端轉動安裝有滾輪,下連桿的右側固定安裝有紅外線發射機構。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左側板的外側還固定安裝有帶動第一螺桿轉動的旋轉電機。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右側板的內側設置有與紅外線發射機構相適應的紅外線捕捉機構,紅外線捕捉機構用于捕捉紅外線發射機構發出的紅外線,并實時記錄紅外線接收點與檢測面之間的距離。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右側板的內側還設置有微處理器。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微處理器的輸入端與紅外線捕捉機構電性連接。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外側均設置有移動機構。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動機構包括兩根分別轉動安裝在左側板和右側板上的第二螺桿和兩根分別轉動安裝在左側板和右側板外側的擺動支架。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桿上螺紋連接有第二螺套,第二螺套上鉸接有連接桿。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桿的另一端與擺動支架的內側鉸接。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左側板和右側板的內側還固定安裝有驅動電機,驅動電機的輸出端通過錐齒輪組與第二螺桿傳動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坊科技學院,未經濰坊科技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5067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檢測方法
- 下一篇:漿板配料自動定位系統及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