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電梯層站設備設施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43438.0 | 申請日: | 2019-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96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李淑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淑梅 |
| 主分類號: | B66B5/02 | 分類號: | B66B5/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600 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梯 設備 設施 結構 | ||
一種電梯層站設備設施結構,主要由電梯設施、上樓梯、下樓梯、樓層上平臺、樓層下平臺組成,該樓道設施,實用性強、結構合理、安裝方便、便于管理。當發生困人事件時,因電梯與樓梯臨近,是人們進出的必經通道,可增多被困人與外界聯系機會;通過電梯間、轎廂應急門,可準確判斷被困人所處位置,電梯管理員、消防員等專業人員可用共享鑰匙,開啟電梯間、轎廂應急門的鎖具,在不損壞電梯的前提下及時救援,可有效地保障財產和人員的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梯層站設備設施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高層建筑的崛起,電梯已走進人們的正常生活,但現有電梯層站設備設施結構,當人被困在電梯時,易影響人員的及時解救。一是當電梯里手機沒有信號,對講機求救無人應答時,與外界聯系渠道不暢;二是電梯控制室無法精確判斷困人電梯所在樓層,很多時候都是憑借電梯維修工的經驗操作;三是消防車到達現場后,因撬開電梯易造成損壞,需要得到小區物業公司的同意,影響救援工作開展。這些問題,對使用者的人身財產安全存在很大的隱患,需要加以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樓梯與電梯設備設施結合,通過增設層站、轎廂應急門技術,可迅速解救被困人員的安全設施。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電梯層站設備設施結構,主要由電梯設施、上樓梯、下樓梯、樓層上平臺、樓層下平臺組成,所述電梯設施主要包括層站井道、轎廂,其層站井道的一端與樓層上平臺相連接,另一端與樓層下平臺相連接,層站井道的一側與上樓梯相連接,另一側與下樓梯相連接,轎廂設在層站井道內。
所述層站井道與樓層上平臺對應的一端設有電梯門,層站井道與樓層下平臺對應的一端設有帶共享鎖具的層站應急門。
所述轎廂與電梯門對應的一面設有轎廂門,與層站應急門對應的一面設有帶共享鎖具的轎廂應急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該設施結構,實用性強、結構合理、安裝方便、便于管理。當發生困人事件時,一是因電梯與樓梯臨近,是人們進出樓的必經通道,可增多被困人與外界聯系機會;二是通過電梯層站、轎廂應急門,可準確判斷被困人所處位置。同時,便于電梯管理員、消防員等專業人員使用共享鑰匙,開啟層站、轎廂應急門的鎖具,在不損壞電梯的前提下及時實施救援,可有效地保障財產和人員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電梯層站設備設施結構橫向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示:1、電梯設施,11、層站井道,12、層站應急門,13、電梯門,14、轎廂,15、轎廂應急門,16、轎廂門,2、上樓梯,3、下樓梯,4、樓層上平臺,5、樓層下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電梯層站設備設施結構,主要由電梯設施1、上樓梯2、下樓梯3、樓層上平臺4、樓層下平臺5組成,所述電梯設施1主要包括層站井道11、轎廂14,其層站井道11的一端與樓層上平臺4相連接,另一端與樓層下平臺5相連接,層站井道11的一側與上樓梯2相連接,另一側與下樓梯3相連接,轎廂14設在層站井道11內。
所述層站井道11與樓層上平臺4對應的一端設有電梯門13,層站井道11與樓層下平臺5對應的一端設有帶共享鎖具的層站應急門12。
所述轎廂14與電梯門13對應的一面設有轎廂門16,與層站應急門12對應的一面設有帶共享鎖具的轎廂應急門15。
當電梯困人時,一方面被困人員可利用電梯與樓梯臨近條件,當聽到有人進出樓時,及時發出求救信息,可增多被困人與外界聯系機會;另一方面,電梯管理員、消防員等專業人員可通過電梯層站、轎廂應急門,準確判斷被困人所處位置,并可利用共享鑰匙,先開啟電梯間應急門12鎖具,再開啟轎廂應急門15鎖具,即可實施救援。
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淑梅,未經李淑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434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