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向轉發鏈路檢測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37314.1 | 申請日: | 2019-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878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07 |
| 發明(設計)人: | 楊逸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6 | 分類號: | H04L12/26;H04L12/721;H04L12/9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術蘭 |
| 地址: | 310052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向 轉發 檢測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實施例提出一種雙向轉發鏈路檢測方法及裝置,涉及通信技術領域。該方法及裝置應用于網絡設備的多個轉發板中的任意之一,第一轉發板在接收主控板發送的會話信息后,根據會話信息包含的板列表信息及發包周期配置第一轉發板的發包定時時間及轉發板狀態,當發包定時時間達到預設定時間,且轉發板狀態為發包狀態時,向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并向組播組內的第二轉發板發送發包通告報文,以使得第二轉發板確定第一轉發板已向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通過在不同的轉發板之間傳遞發包通告報文,實現多個轉發板之間的收包信息共享,從而實現多個轉發板之間的故障感知和規避,從而避免了將收/發BFD報文的壓力全集中于一個轉發板上導致的BFD鏈路震蕩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雙向轉發鏈路檢測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IP網絡上承載的實時、時延敏感業務需求的不斷增長,如何保護數據傳輸質量,如何在數據傳輸出現問題時,快速對故障進行定位,并通過相應處理以減少丟包,是一個重要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業界提出了一種可操作可維護性(OAM)技術。OAM技術可以對網絡中的故障進行自動檢測,并采取對應的補救措施。目前的OAM技術主要包括:國際電信聯盟(ITU)提出的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OAM技術,以及雙向轉發路徑檢測(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BFD)技術。
BFD類似于“Hello”協議,在待檢測的兩個網絡設備之間的BFD會話建立完成后,雙方周期性地向對方發送BFD報文,同時在該鏈路上周期性地檢測對方報文到達情況,如果在一定時間間隔內沒有收到來自對端的BFD報文,則認為該鏈路出現故障,以此達到快速發現鏈路故障的目的。然而現有技術中由于只能通過一塊維護板接收和發送BFD會話,而一旦該維護板出現故障,很可能導致對端設備BFD檢測超時,引起BFD會話不必要的震蕩。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向轉發鏈路檢測方法及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向轉發鏈路檢測方法,應用于網絡設備中多個轉發板中的任意之一,所述多個轉發板屬于同一組播組內,所述網絡設備還包括主控板,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轉發板接收所述主控板發送的會話信息,所述會話信息包括板列表信息及向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的發包周期,所述板列表信息表征屬于同一組播組內的多個轉發板的排列順序;
根據所述板列表信息及所述發包周期,所述第一轉發板配置所述第一轉發板的發包定時時間及所述第一轉發板的工作狀態;
當所述發包定時時間達到預設定時間,且所述工作狀態為發包狀態時,所述第一轉發板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并向所述組播組內的第二轉發板發送發包通告報文,以使得所述第二轉發板確定所述第一轉發板已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
第二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雙向轉發鏈路檢測裝置,應用于網絡設備中多個轉發板中的任意之一,所述多個轉發板屬于同一組播組內,所述網絡設備還包括主控板,所述裝置包括:
收發單元,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板發送的會話信息,所述會話信息包括板列表信息及向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的發包周期,所述板列表信息表征屬于同一組播組內的多個轉發板的排列順序;
處理單元,用于根據所述板列表信息及所述發包周期配置第一轉發板的發包定時時間及所述第一轉發板的工作狀態;
所述收發單元還用于當所述發包定時時間達到預設定時間,且所述工作狀態為發包狀態時,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并向所述組播組內的第二轉發板發送發包通告報文,以使得所述第二轉發板確定所述第一轉發板已向所述對端設備發送BFD報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3731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