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36224.0 | 申請日: | 2019-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58157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1 |
| 發明(設計)人: | 楊余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6/00 | 分類號: | G02B6/00;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黃威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背光 模組 液晶 顯示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該背光模組包括鋁擠、光源、導光板和光轉換組件,所述光轉換組件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導光板之間,所述光源、光轉換組件和導光板由所述鋁擠支撐固定;所述光轉換組件包括第一轉換件,所述第一轉換件包括第一入光面、出光面、以及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和出光面相連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使光線發生反射,所述第一入光面與所述光源相對設置;所述導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其與所述出光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入光面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寬度,且大于或等于所述出光面的寬度。上述背光模組和液晶顯示裝置能減少光源與導光板之間光線的溢出量,增加入光耦合量,有效改善背光模組的漏光現象,提高顯示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液晶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技術由于其產品體積輕薄,占用空間小,輻射小等優點,逐漸替代了傳統的陰極射線管顯示技術,占據了平板顯示產品的主流。
現有液晶顯示器并非主動發光型顯示裝置,需要背光模組為其提供照明,圖像才能得以顯示,其中背光模組的作用是將點光源或者線光源發出的光通過導光板形成液晶顯示所需的面光源,它不僅決定了液晶顯示器的光效率、均勻性及顏色特性,而且是背光模組薄型化的關鍵。按照發光源的排布位置可以把背光模組分為側入式和直下式兩種,目前超薄型液晶顯示器基本采用側入式背光模組,但是由于液晶顯示器越薄,導光板的厚度也越小,當導光板的厚度小于LED發光面的寬度時,LED發射出的很多光線無法被導光板接收到,入光耦合量低,漏光現象比較嚴重,顯示效果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能有效改善現有超薄型液晶顯示器的漏光現象,提高入光耦合量。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背光模組,包括鋁擠、光源、導光板和光轉換組件,所述光轉換組件位于所述光源和所述導光板之間,所述光源、光轉換組件和導光板由所述鋁擠支撐固定;所述光轉換組件包括第一轉換件,所述第一轉換件包括第一入光面、出光面、以及與所述第一入光面和出光面相連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用于使光線發生反射,所述第一入光面與所述光源相對設置;所述導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其與所述出光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入光面的寬度小于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寬度,且大于或等于所述出光面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光轉換組件還包括第二轉換件,所述第二轉換件由所述鋁擠支撐固定,其上設有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一轉換件位于所述第一安裝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換件和第一安裝槽的縱截面均為梯形。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轉換件上還設有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相連通,所述導光板中第一入光面所在的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裝槽中。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轉換件上還設有阻擋部,所述阻擋部從所述第一安裝槽中靠近光源的槽口周緣朝內凸出形成,用于阻擋所述第二轉換件從所述第一安裝槽滑出。
進一步地,所述鋁擠上設有臺階面,所述第二轉換件中遠離光源的端部抵靠在所述臺階面上,用于防止所述第二轉換件相對于所述鋁擠滑動。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光面的寬度大于所述光源的發光面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轉換件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制成。
進一步地,所述反射面內表面通過蒸鍍方式涂覆有一層反光材料。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種背光模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3622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