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相變均溫板、散熱器及該均溫板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30863.6 | 申請日: | 2019-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297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黃曉峰;徐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常發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巍巍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均溫板 散熱器 板式結構 塊基板 折彎部 散熱器技術領域 基板折彎 接觸熱阻 散熱效果 中空腔體 安裝槽 折彎區 基板 折彎 加工 密封 裝配 復合 | ||
本發明屬于散熱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相變均溫板、散熱器及該均溫板的加工方法,相變均溫板包括兩塊基板復合形成的板式結構,兩塊所述基板之間設置有密封的中空腔體,所述板式結構的至少一側具有折彎區,所述折彎區處的兩塊基板分別遠離另一塊基板折彎形成折彎部。有益效果:本發明的相變均溫板,折彎部與安裝槽裝配簡便、連接可靠、接觸緊密、接觸面積大、接觸熱阻小,提高了均溫板的散熱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散熱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相變均溫板、散熱器及該均溫板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電力電子設備和器件向小型化、集成化、高效化的快速發展,器件性能和散熱量不斷增大,并帶來熱流密度分布不均勻、局部熱流密度極大、熱量聚集在局部區域、局部溫度過高的問題。這些問題對電力電子設備的熱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熱管理系統滿足高性能、高緊湊、高可靠、高柔性的要求。
熱管是一種高效的傳熱元件,傳熱效率和熱流密度很高。目前,管式微型熱管在設備熱管理系統中已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基于一維傳熱存在傳熱面積和結構的局限性。相變均溫板使工作液體的相變過程成為二維甚至三維傳熱,熱源也可以與熱管直接接觸,能較強地控制離散的局部熱源熱區的溫度。
相變均溫板是一個帶有中空腔體的板式結構,由外殼、殼體內部的毛細結構和相變工質組成,腔體內充注相變工質并呈負壓狀態。相變均溫板工作時,平板吸收熱量,使蒸發段的液態工質迅速膨脹汽化,運動到冷凝段冷卻液化后,在毛細作用下回流到蒸發段。
存在問題:
如圖1所示,現有相變均溫板4的加工工藝,主要通過擠壓扁管或中空薄板,充注相變工質后封裝制造。在一些應用環境下相變均溫板4需要與熱源垂直布置,相變均溫板4與接觸熱源的底座5的連接方式受到限制。典型的,在底座5設有凹槽,相變均溫板4的邊緣通過嵌齒工藝嵌入底座5凹槽中,形成過盈配合。這種連接方式,加工底座5凹槽和相變均溫板4邊緣的效率低,嵌齒過程工藝復雜、裝配精度差,而且底座5與相變均溫板4的接觸面積小、接觸熱阻大,降低了相變均溫板4的散熱效果。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相變均溫板的邊緣通過嵌齒工藝嵌入底座凹槽中,形成過盈配合,加工效率低,嵌齒過程工藝復雜、裝配精度差,而且底座與相變均溫板的接觸面積小、接觸熱阻大,降低了相變均溫板的散熱效果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相變均溫板、散熱器及該均溫板的加工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相變均溫板,包括兩塊基板復合形成的板式結構,兩塊所述基板之間設置有密封的中空腔體,所述板式結構的至少一側具有折彎區,所述折彎區處的兩塊基板分別遠離另一塊基板折彎形成折彎部。
作為優選,所述折彎部與基板之間形成夾角,所述夾角為直角,或者銳角。
作為優選,所述夾角為直角時,所述折彎部上沿基板的長度方向開設有若干連接孔,所述連接孔的底端延伸有脹緊筒。
進一步地,所述折彎區與中空腔體的距離不小于X毫米,所述中空腔體的爆破壓力為Y兆帕,X與Y要滿足以下關系:X≥2.5+0.6Y。爆破壓力越高則X越大,以保證均溫板滿足爆破壓力的要求。
一種制造上述的相變均溫板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驟:
①印刷阻軋劑:在一個所述基板上印刷阻軋劑圖案,所述阻軋劑圖案包括與中空腔體相對應的中空腔體區域和與折彎區相對應的折彎區域;
②熱軋延壓:將另一塊所述基板覆蓋在印刷有阻軋劑圖案的基板上,并將兩塊所述基板進行熱軋延壓;
③吹脹成型:通過吹脹孔對所述中空腔體區域吹脹成型,形成板坯;
④切邊整形:切除板坯加工余量,并使折彎區域暴露于板坯最外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常發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常州常發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3086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