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噴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30456.5 | 申請日: | 2019-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9074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磯見晃;田端大助;植田雄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05B7/04 | 分類號: | B05B7/04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劉文海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霧 裝置 | ||
噴霧裝置具有噴霧裝置主體部、液體導入部、氣體導入部、氣液噴出部、液體流入口、氣體流入口、管狀流路、噴出口、具有錐度的流路、整流部、以及凸部。液體流入口使液體流流入圓環狀的氣體導入部的內側的空間即氣液混合部。氣體流入口使氣體流流入氣液混合部。整流部設置于具有錐度的流路,且具有凹凸形狀的開口。凸部設置于液體導入部,向氣液混合部突出,從而形成整流部和整流流出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過氣體使液體微粒化的二流體噴嘴式的噴霧裝置。
背景技術
使液體微粒化的噴嘴廣泛用于空間或物質的冷卻裝置、加濕裝置、藥液噴灑裝置、燃燒裝置或粉塵對策裝置等。若對微粒化噴嘴進行大致區分,則分類為使液體自微細的孔噴出并微粒化的一流體噴嘴、使用空氣、氮氣或蒸氣等氣體來使液體微粒化的二流體噴嘴。通常,二流體噴嘴由于使用氣體所具有的能量來使液體微粒化,因此具有微粒化性能優于一流體噴嘴這一特征。
作為使液體微粒化的二流體噴嘴的例子,例如存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二流體噴嘴。如圖4所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二流體噴嘴具備噴霧裝置主體部310a、內蓋部313、以及外蓋部314。由內蓋部313、圓環部324、整流板330以及外蓋部314構成氣液混合部315。噴霧裝置310還具備噴霧裝置蓋固定部317。
在噴霧裝置310中,氣液混合部315配置在內蓋部313、整流板330以及圓環部324之間。自氣液混合部315的上游側平坦面即內蓋部313的內側端面313a側的外周壁面附近導入液體流。而且,自其對置面導入氣體流,使氣體流與液體流碰撞。氣液混合流體流在與氣液混合部315的整流板330的面對氣液混合部315的圓環部324的內表面轉圈的同時向噴出部316行進,由此在氣液混合部315內促進液體的微粒化。由此,可提供能夠噴霧出氣化快且浸濕等較少的粒徑小的液體的噴霧裝置。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170422號公報
發明內容
噴霧裝置具有噴霧裝置主體部、液體導入部、氣體導入部、氣液噴出部、液體流入口、氣體流入口、管狀流路、噴出口、具有錐度的流路、整流部、以及凸部。
噴霧裝置主體部具有液體流路和氣體流路。
液體導入部設置在液體流路的端部。
氣體導入部為圓環狀且設置在氣體流路的端部。
氣液噴出部覆蓋液體導入部和氣體導入部。
液體流入口設置為在液體導入部的至少一個部位與液體流路連通,使液體流流入圓環狀的氣體導入部的內側的空間即氣液混合部。
氣體流入口設置為在圓環狀的氣體導入部的至少一個部位與氣體流路連通,使氣體流流入氣液混合部。
管狀流路設置為貫穿氣液噴出部,其將從氣體流入口流出的氣體流與從液體流入口流出的液體流混合,并使液體微粒化后得到的氣液混合流體流出。
噴出口以與管狀流路連通的方式設置于氣液噴出部,將氣液混合流體噴出。
具有錐度的流路設置于氣液噴出部,與噴出口連通。
整流部設置于具有錐度的流路,且具有凹凸形狀的開口。
凸部設置于液體導入部,向氣液混合部突出,從而形成整流部和整流流出口。
附圖說明
圖1A是實施方式中的噴霧裝置的剖視圖。
圖1B是沿著圖1A的1B-1B線的剖視圖。
圖1C是沿著圖1A的1C-1C線的剖視圖。
圖1D是示出圖1C中的凹凸形狀的開口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未經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3045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結垢堵孔的花灑噴頭
- 下一篇:一種霧化噴涂裝置及其霧化噴涂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