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傳輸方法和通信裝置有效
申請號: | 201910028430.7 | 申請日: | 2019-01-11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61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24 |
發明(設計)人: | 紀劉榴;葛士斌;杭海存;王瀟涵;畢曉艷;施弘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72/231;H04W72/2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龍雙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君;肖鸝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傳輸 方法 通信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和通信裝置,能夠提高數據傳輸可靠性。該方法發包括: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根據DCI確定多個QCL信息,并根據多個QCL信息接收下行數據。多個QCL信息與多個時域單元對應,每個時域單元對應至少一個QCL信息,多個QCL信息中至少兩個QCL信息不同,即該下行數據來自至少兩個網絡設備。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和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新一代無線接入技術(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或其他的先進通信技術,可以支持更為廣泛的通信應用場景。在這些應用場景中,有一些場景對通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ultra reliable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技術對可靠性的需求達到了10^-5次方甚至更高的要求,其含義是在10^-5甚至更高量級的傳輸(比特)中出現1次的錯誤。
為了提高通信的可靠性,現有技術采用的方法是在連續的多個時隙(slot)對同一數據進行多次重復傳輸,這多次重復傳輸可以分別對應一個冗余(redundancy version,RV)版本。但是,該傳輸方案依賴于信道的時域相關性,只有在信道在時域上有快變的性質時,才能夠通過多次傳輸獲得分集增益。舉例來說,假設時隙1的數據傳輸解調失敗,時隙2重復傳輸,而時隙1對應的信道和時隙2對應的信道是高相關的,那么可能會導致在時隙2的傳輸解調失敗。只有在時隙2對應的信道與時隙1對應的信道有較大的差異的時候,才能夠提高第二次傳輸成功的概率。
可見,現有的傳輸方案有可能導致數據傳輸失敗。因此,如何提高數據傳輸可靠性,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和通信裝置,能夠提高數據傳輸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根據所述DCI確定多個準共址(quasi-co-location,QCL)信息,所述多個QCL信息與多個時域單元對應,每個時域單元對應至少一個QCL信息,所述多個QCL信息中至少兩個QCL信息不同;根據所述多個QCL信息接收下行數據。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數據傳輸方法,包括:發送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多個準共址QCL信息,所述多個QCL信息與多個時域單元對應,每個時域單元對應至少一個QCL信息,所述多個QCL信息中至少兩個QCL信息不同;根據所述多個QCL信息發送下行數據。
可選地,該多個QCL信息用于同一下行數據的多次重復傳輸。同一下行數據是指該下行數據對應的比特流的信息比特相同或者編碼比特相同等。
可選地,所述多個TCI狀態與所述多個時域單元一一對應。比如,QCL信息的數量和時域單元的數量可以相同,每個時域單元對應的QCL信息的數量可以相同。此外,至少兩個時域單元對應的QCL信息的數量可以不同。若一個時域單元對應至少兩個QCL信息,這兩個QCL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若每個時域單元對應的至少兩個QCL信息相同,則至少兩個時域單元所對應的QCL信息可以不同。
另外,QCL信息的數量和時域單元的數量還可以不同。進一步的,QCL信息的數量與時域單元的數量可以和第一參數有關。如QCL信息的數量可以是時域單元的數量與第一參數的乘積。第一參數可以是一個時域單元的碼字(codeword,CW)的數量、一個時域單元的傳輸塊的數量、一個時域單元的天線端口組的數量、一個時域單元的天線端口/層/數據流的數量、一個時域單元的碼分復用組的數量等。
當第一參數為1時,QCL信息的數量和時域單元的數量可以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2843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