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立柜式空調室內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28207.2 | 申請日: | 2019-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50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董旭;王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005 | 分類號: | F24F1/005;F24F1/0063;F24F1/0067;F24F1/0029;F24F13/30;F24F1/0033;F24F1/00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匯東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薛峰;劉長江 |
| 地址: | 26610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柜 空調 室內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立柜式空調室內機。包括:殼體,殼體的下部設置有進風口、上部設置有送風口,且殼體的前部包括輻射板;多個輻射對流式換熱器,其具有輻射換熱部和對流換熱部,且設置于殼體內;且輻射換熱部呈兩端開口且沿豎直方向延伸的筒狀,配置成從其內壁面吸收熱量或冷量,并從其外壁面向輻射板傳遞熱量或冷量;對流換熱部設置于輻射換熱部的內側,配置成產生熱量或冷量,且將熱量或冷量傳遞給流經輻射換熱部內側的空氣,以及將熱量或冷量傳遞給輻射換熱部的內壁面;多個輻射換熱部沿豎直方向依次同軸設置;和送風裝置,設置于殼體內,配置成至少促使氣流從進風口進入輻射換熱部內側,與對流換熱部進行熱交換后,從送風口流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制冷制熱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立柜式空調室內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室內環境的熱舒適性越來越重視,而建筑能耗,尤其是供冷及供暖能耗也越來越大,因此,高效節能且具有良好熱舒適性的供冷暖裝置是暖通行業的研究熱點之一。現有空調室內機中,通常采用翅片管蒸發器,翅片管蒸發器的體積較大、成本較高,依靠風機抽出空氣流動的對流換熱系數較小、氣流組織較差、生產流程較繁瑣,且現有翅片管蒸發器的換熱性能還有提升空間。此外,單蒸發器空調無法合理分配制冷量,只能單獨消除顯熱或潛熱,能耗較高,且室內氣候變化急劇,舒適感不佳,易干燥。能耗較高的外在表現就是室內氣候變化急劇,浪費制冷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現有空調室內機的至少一個缺陷,提供一種立柜式空調室內機。
具體地,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立柜式空調室內機,其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的下部設置有進風口、上部設置有送風口,且所述殼體的前部包括輻射板,所述輻射板從其后側吸收熱量或冷量,并從其前側向外輻射熱量或冷量;
多個輻射對流式換熱器,每個所述輻射對流式換熱器具有輻射換熱部和對流換熱部,且設置于所述殼體內;且所述輻射換熱部呈兩端開口且沿豎直方向延伸的筒狀,配置成從其內壁面吸收熱量或冷量,并從其外壁面向所述輻射板傳遞熱量或冷量;所述對流換熱部設置于所述輻射換熱部的內側,配置成產生熱量或冷量,且將熱量或冷量傳遞給流經所述輻射換熱部內側的空氣,以及將熱量或冷量傳遞給所述輻射換熱部的內壁面;多個所述輻射換熱部沿豎直方向依次設置,且多個所述輻射換熱部同軸設置;和
送風裝置,設置于所述殼體內,配置成至少促使氣流從所述進風口依次進入每個所述輻射換熱部內側,與每個所述對流換熱部進行熱交換后,從所述送風口流出。
可選地,每個所述輻射換熱部與所述輻射板間隔設置,以使每個所述輻射換熱部從其外壁面向所述輻射板輻射熱量或冷量;或,
每個所述輻射換熱部與所述輻射板的處于該所述輻射換熱部正前側的全部后側面接觸設置;或,
每個所述輻射換熱部與所述輻射板的處于該所述輻射換熱部正前側的部分后側面接觸設置,且與所述輻射板的處于該所述輻射換熱部正前側的其余部分后側面間隔設置。
可選地,所述立柜式空調室內機還包括接水盤,設置于最下側的所述輻射對流式換熱器的下側;所述進風口的位置高于所述接水盤,且低于最下側的所述輻射換熱部。
可選地,所述送風裝置包括一個或多個第一風機,每個所述第一風機設置于兩個相鄰的所述輻射換熱部之間。
可選地,所述送風裝置還包括第二風機,設置于最上側的所述輻射換熱部的上側。
可選地,每個所述第一風機為軸流風機,所述第二風機為離心風機。
可選地,每個所述對流換熱部和相應所述輻射換熱部限定出多個沿所述輻射換熱部的軸向方向延伸的氣流通道。
可選地,每個所述對流換熱部包括冷媒管路和設置于所述冷媒管路的散熱翅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未經青島海爾空調器有限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2820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