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脫模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025538.0 | 申請日: | 2019-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4548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2 |
| 發明(設計)人: | 周皓;薛炎;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太倉德納森機電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26 | 分類號: | B29C45/26;B29C45/34;B29C45/40;B29C45/7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41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模具 下模具 脫模裝置 上模仁 旋轉臺 模具 成型 微型透氣孔 間隙配合 快速冷卻 脫模處理 鍵連接 旋轉軸 相通 節約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脫模裝置,包括上模具以及與之相應的上模仁、中模具及與之相對應的旋轉臺、下模具,上模具與下模具進行間隙配合,上模具含有多個微型透氣孔,與上模仁上部相通,并進行銷鍵連接,旋轉臺利用旋轉軸固定在中模具,利用重力實現自行旋轉,并且快速冷卻成型,下模具能夠將成型的產品進行脫模處理,并進行輸送,本發明使用方便,節約了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注塑成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脫模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品更換了生產材料或生產方式,使用注塑成型的方法進行生產。根據所需要的形狀或外觀,利用不同的模具進行注塑成型。但是成型之后,就需要進行脫模處理,雖然脫模處理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些情況下換產生黏模的狀況,從而導致無法脫模或者產品美觀上遭到損傷。因此本模具就此種情況進行設計,能夠有效的減少脫模故障產生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脫模時產生黏模的情況,降低生產損失。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脫模裝置,包括上模具以及與之相應的上模仁、中模具及與之相對應的旋轉臺、下模具,上模具與下模具進行間隙配合,上模具含有多個微型透氣孔,與上模仁上部相通,并進行銷鍵連接,旋轉臺用旋轉軸固定在中模具,利用重力實現自行旋轉,并且快速冷卻成型;下模具能夠將成型的產品進行脫模處理,并進行輸送。
本發明的上模具的微型透氣孔是為了在注塑時排出內部氣體,避免產品出現氣泡。
本發明的中模具內部含有快速冷卻裝置,在內部空間進行液氮的灌注,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
本發明的脫模處理原理,利用下模具中的強磁與反向凸臺內部的鐵片進行吸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上模具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中模具主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下模具主體結構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1.微型排氣孔、2.注塑孔、3.上模仁、4.反向凸臺、5.旋轉軸、6.液氮灌注區、7.強磁吸鐵石、8.下模具內部(含有坡道)。
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圖2、圖3所示:該模具有三大主體部分構成,上模具、中模具、下模具,主要包括1、微型排氣孔;2、注塑孔;3、上模仁;4、反向凸臺;5、旋轉軸;6、液氮灌注區;7、強磁吸鐵石;8、下模具內部(含有坡道)。
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上模具主體包括微型排氣孔1與上模仁3相通,進行排氣,注塑孔2與上模仁3連接處呈鵝頸狀,有效防止大量空氣隨其進入,導致產品產生氣泡。
中模具與反向凸臺4利用旋轉軸5進行連接固定,利用重力進行旋轉,當注塑原料進入反向凸臺后,經過液氮灌注區5外部,進行快速冷卻成型。
液氮灌注區5處于中模具內部,在內側表面下方。
下模具依靠強磁吸鐵7石與反向凸臺底部內的鐵片發生作用,將產品撞擊掉落至下模具內部8,通過坡道滑出模具內部。
本發明可以有效減少模具黏模的問題,使用簡單,減少損耗。
本行業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案例的限制,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實際情況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要落入要求本發明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由權利要求書為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太倉德納森機電工程有限公司,未經太倉德納森機電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2553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雙色模的模具結構
- 下一篇:一種成型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