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彈性導體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09076.3 | 申請日: | 2019-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157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宜偉;曹鵬娟;李法利;李潤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1B5/04 | 分類號: | H01B5/04;H01B5/14;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寧波元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91 | 代理人: | 單英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彈性 導體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彈性導體及其制備方法。該彈性導體包括彈性基體與液態金屬,彈性基體不導電,液態金屬附著在彈性基體表面,并且在彈性基體外圍呈連續的螺旋繞行狀。本發明采用扭轉成形工藝制備該彈性導體。該彈性導體進行拉伸形變時,電阻變化率較小,在柔性電子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柔性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彈性導體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可拉伸電子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可拉伸傳感器、可拉伸印制電路板、可拉伸電池、電子皮膚等的學術進展預示著可拉伸器件在健康監測、智能紡織品、可穿戴顯示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目前,可拉伸導體主要基于復合材料,如銀納米線、金屬納米顆粒、碳納米管、石墨烯等導電填料與非導電彈性聚合物的混合物,以及基于特殊的幾何結構,如馬蹄形電路、金屬薄膜或預應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上的導電銀納米線薄膜、彈簧狀導電纖維等。但是,由于非導電彈性聚合物的存在,基于復合材料的可拉伸導體一直面臨著導電性差的問題。此外,在拉伸過程中,隨著導電填料間距的增加,可拉伸導體的電阻率隨形變(在100%應變時大于10倍)的增加而顯著增加。相比而言,基于幾何結構的可拉伸導體可由導電材料直接構成,例如純金屬、碳基導電材料等,因此具有更好的導電性(10-6Ω·cm等級);另外,這類可拉伸導體獨特的幾何結構保證了其高的拉伸性,在拉伸過程中導電部分的電阻性能變化較小,使其在形變下的電阻穩定性遠高于基于復合材料的可拉伸導體。因此,與基于復合材料的可拉伸導體相比,基于幾何結構的可拉伸導體具有較高的優勢。
但是,如何制備基于幾何結構的可拉伸導體卻是一個技術難題。隨著印刷電子技術的發展,通過3D打印、激光直接結構等方法在三維物體不規則表面制備電路雖然成為可能,但是在點對點工藝方面,3D打印和LDS工藝都面臨著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另外,在柔性材料上制備電路仍然存在技術瓶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彈性導體,在拉伸形變下,其電阻變化較小。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彈性導體,包括彈性基體與液態金屬;所述彈性基體不導電;所述的液態金屬附著在彈性基體表面,并且在彈性基體外圍呈連續的螺旋繞行狀。
所述液態金屬在室溫下呈液態,具有導電性,包括但不限于汞、鎵、鎵銦合金、鎵銦錫合金,以及過渡族金屬、固態非金屬元素的一種或幾種摻雜的鎵、鎵銦合金、鎵銦錫合金等。
所述的彈性基體具有可拉伸、扭轉等形變能力,包括但不限于脂肪族芳香族無規共聚酯(Ecoflex)、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硅膠、橡膠、樹脂、水凝膠、聚氨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PVC、聚酰亞胺(PI)、聚對苯二甲酸類塑料(PET)、聚乙烯辛烯共彈性體(POE)、熱塑性彈性體(TPE)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所述的液態金屬與參考軸的夾角為α,所述參考軸平行于螺旋繞行的中軸線。
作為優選,30°≤α≤150°,作為進一步優選60°≤α≤120°,更優選為80°≤α≤10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液態金屬與彈性基體,具有如下優點:
(1)液態金屬在彈性基體表面呈連續的螺旋繞行狀而構成彈性導體,結合彈性基體具有良好的形變能力,當進行拉伸、扭轉等形變時,彈性導體的導電性保持良好;
(2)在拉伸形變時,該彈性導體的電阻變化率較小,并且電阻變化率與夾角α有關,當夾角α接近90°時,電阻變化率達到最小,例如在拉伸應變200%條件下,夾角α接近90°時電阻變化率基本趨于0。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利用扭轉成形工藝制備上述彈性導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彈性基體沿一定方向A扭轉N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0907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數據接收和發送方法、裝置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到達時間預估方法以及預估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