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負荷動態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007266.1 | 申請日: | 2019-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361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張剛;解佗;楊勇;劉福潮;鄭晶晶;彭晶;梁福波;劉彩霞;張韻;潘臻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理工大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談杰 |
| 地址: | 710048***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負荷 動態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需求側負荷動態控制方法,設計了一種以對電力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小及影響用戶最少為目標,適用于現階段國內需求側管理的控制方法。提出了運用負荷轉移、負荷削減及負荷中斷對需求側負荷進行分級控制,在緩解電力供應缺口的同時能夠減小對用戶滿意度的影響,削減電網成本,提高終端用電效率。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負荷動態控制方法,包括負荷轉移策略、可中斷負荷管理,及需求側負荷分級控制策略。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力負荷控制技術的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負荷動態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提高電力資源利用效率,改進用電方式,實現科學用電、節約用電、有序用電,在增加電力供應的同時,統籌考慮并優先使用電力需求側管理措施。電網企業是電力需求側管理的重要實施主體,在電網規劃、生產運行、用戶用電管理中落實相關要求,自行開展并引導用戶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為其他各方開展相關工作提供便利條件。
在現有的需求側負荷控制研究中,對負荷聚類分析的技術是需求側負荷管理的基礎,在此方面開展的研究比較多,且理論日趨成熟;相較于基礎內容,雖然針對于需求側負荷控制所涉及到的負荷轉移策略已有較多研究提出解決辦法,但多數研究僅針對于轉移容量進行研究,而對于判斷能否轉移、轉移時段及轉移容量并無系統說明;同時現有研究大多數僅針對于負荷轉移研究,而對于需求側負荷控制中的負荷削減及負荷中斷鮮少提及,也沒有將負荷轉移、負荷削減及負荷中斷三者進行系統的流程管理,導致現有負荷動態管理被分散開,無法有效地發揮負荷動態控制的作用,不能有效的引導用戶實施管理以緩解電力需求供應缺口,削減電網調峰成本,提高供電可靠性,對提高終端用電效率效果不顯著。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需求側負荷動態控制方法,設計了一種以對電力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小及影響用戶最少為目標,適用于現階段國內需求側管理的控制方法。提出了運用負荷轉移、負荷削減及負荷中斷對需求側負荷進行分級控制,在緩解電力供應缺口的同時能夠減小對用戶滿意度的影響,削減電網成本,提高終端用電效率。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負荷動態控制方法,包括負荷轉移策略、可中斷負荷管理,及需求側負荷分級控制策略。
所述的負荷轉移策略,是指基于負荷時間彈性識別篩選出能進行負荷轉移的用戶,然后根據計算的轉移量將前一日的峰值負荷轉移一部分到當日的谷值負荷中,峰谷時刻依次對應,這樣轉移的原因在于一天中谷值時段出現在峰值時段之前,且轉移后僅改變了用戶的用電時段,并未減少用戶應有的用電量,策略執行后基于轉移后的日負荷分別以售電公司收益最大及用戶購電費用最小為目標計算得出兩套實時電價,并與峰平谷電價進行結合制定出新的定價方法,從而維護了雙方的利益,引導用戶參與負荷轉移,有利于調整用戶一天內的用電負荷,平滑日負荷曲線,從而達到提高負荷率、降低峰谷差、提高系統穩定性的效果。
所述的可中斷負荷管理,是指根據系統負荷中斷或負荷削減的次數選擇合適的可中斷負荷管理模型對參與負荷動態控制的用戶進行選擇,得出進行負荷削減或負荷中斷所需成本最小的用戶組合,并得到各個用戶對于負荷動態控制所需要貢獻的容量。
所述的需求側負荷分級控制策略,是指對負荷轉移后的日負荷數據進行判斷,如若超過負荷削減或負荷中斷所規定的負荷門限值,則或進行削減或進行中斷,并將削減或中斷的總容量根據可中斷負荷管理模型分配到參與負荷動態控制的用戶,從而實現負荷轉移—負荷削減—負荷中斷的負荷分級控制策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建立合理的負荷轉移策略及需求側負荷分級動態控制策略,有利于實現電力公司損失最小,削減電網成本,提高用戶滿意度及終端用電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負荷時間彈性識別流程框圖一部分;
圖2是負荷時間彈性識別流程框圖二部分;
圖3是本發明的需求側負荷分級控制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理工大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西安理工大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0072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力故障以及事故處理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基于智能電能表的用戶負荷辨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