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裝置以及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880097477.2 | 申請日: | 2018-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4083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30 |
| 發明(設計)人: | 仲西洋平;岡本翔太 | 申請(專利權)人: | 夏普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5B33/12 | 分類號: | H05B33/12;G09F9/30;H01L27/32;H01L51/50;H05B33/10;H05B33/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賽恩倍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葉乙梅 |
| 地址: | 日本國大***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顯示裝置 以及 制造 方法 | ||
在堤欄(3)中設有開口(3K),該開口(3K)包括第一開口(3KA)和從第一開口(3KA)向與第一電極(2)重疊的方向分支的第二開口(3KB),第二開口(3KB)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一電極(2)重疊,第一電極(2)的第一開口(3KA)側的端部與第二開口(3KB)重疊,在第二開口(3KB)與從第一開口(3KA)分支的分支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第二開口(3KB)的最大寬度(3KBW)比第一開口(3KA)的最大寬度(3KB)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顯示裝置以及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開發了各種各樣的顯示裝置,特別是具備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的顯示裝置、具備無機發光二極管或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的顯示裝置從能夠實現低耗電化、薄型化及高畫質化等方面出發,備受關注。
在具備OLED、QLED等的顯示裝置的領域中,為了以廉價地成本實現高精細的顯示裝置,不是通過蒸鍍方式形成發光層、空穴輸送層或空穴注入層等的功能層,而是進行通過噴墨方式那樣的滴下方式來形成的嘗試。
為了使用如這樣的噴墨方式的滴下方式形成發光層、空穴輸送層或空穴注入層等的功能層,需要規定功能層的形成區域以劃分像素的堤欄。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規定功能層的形成區域來劃分像素的堤欄。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12-234748號″公報(2012年11月29日公開)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在利用如專利文獻1所述的形狀的堤欄,以噴墨方式那樣的滴下方式形成發光層、空穴輸送層或空穴注入層等的功能層的情況下,發生以下問題。
圖10的(a)是用于說明在堤欄103的開口103K中使用噴墨方式那樣的滴下方式形成了空穴輸送層或空穴注入層等的功能層110時所產生的咖啡環效應的圖。圖10的(b)是具有圖10的(a)所示的堤欄103的有源矩陣基板101的平面圖。
如圖10的(a)所示,作為有源元件,在具有多個TFT(薄膜晶體管)元件(未圖示)的有源矩陣基板101上具備多個第一電極102,多個第一電極102分別由單獨電連接的所述TFT元件驅動。
堤欄103覆蓋第一電極102的邊緣部分,并且通過形成在堤欄103上的開口103K露出第一電極102的一部分。
當利用這樣的堤欄103以噴墨方式那樣的滴下方式形成如空穴輸送層或空穴注入層等的功能層110時,如圖10的(a)和圖10的(b)所示,功能層110由于咖啡環效應被較薄地形成在第一電極102的中心部、即像素中心部上或者幾乎不被形成。因此,存在在功能層110較薄地形成或幾乎不被形成的部分中產生短路等的問題。
產生上述咖啡環效應的原因例如是當發光層106R、106G和106B是QD墨水等的QD的膠體溶液時、或當功能層110是膠體溶液時,將該溶液滴下后,使液滴干燥。此時,由于該液滴的厚度薄的像素的外周部的揮發速度較快,所以從像素的中心部向邊緣產生溶液的流動,膠體聚集在邊緣上。因此,產生像素的中心部的膜厚變薄的咖啡環效應。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以滴下方式形成發光層、空穴輸送層或空穴注入層等的功能層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短路等的產生的顯示裝置和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以滴下方式形成功能層的至少一部分的情況下,也能夠防止產生發光不良的顯示裝置和顯示裝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夏普株式會社,未經夏普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9747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