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80087666.1 | 申請日: | 2018-04-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5645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孫歲翼;李齊遠;樸成俊;柳斗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電原子力燃料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21C3/33 | 分類號: | G21C3/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韓國大田市儒城***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核燃料 末端 距離 調節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能夠通過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的裝入動力機構而更細微地調節裝入棒的移動長度,防止裝入動力機構的旋轉運動傳遞至裝入棒,從而能夠穩定地調節核燃料棒的末端距離的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提供一種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包括:裝入棒,其包括核燃料棒鉗,并進行前后方向的直線移動;中空的殼體;裝入動力機構,其設于所述殼體的內側,將旋轉運動轉換為直線運動并沿著所述殼體的長度方向移動;連接器,其連接于所述裝入動力機構與所述裝入棒之間;防旋轉件,其設于所述裝入動力機構與所述連接器之間,與所述裝入動力機構的直線運動連動而沿所述殼體的長度方向移動,用于防止所述裝入動力機構的旋轉力傳遞至所述連接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提高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的便利性和準確性的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核能發電的結構如下:利用核反應堆的核燃料進行核裂變時產生的能量加熱一次冷卻水,被加熱的能量傳遞至二次冷卻水并通過蒸汽發生器生成蒸汽,通過汽輪機將蒸汽轉換為旋轉能,從而使發電機發電。
在此,核反應堆是指制造成通過人工控制核裂變性物質的連鎖核裂變反應以用于產生熱量、生產放射性同位素和钚、或者用于形成輻射場等多種目的的裝置。
通常,輕水反應堆使用將鈾-235的比例提高至2%-5%的濃縮鈾,為了加工成核反應堆中使用的核燃料,需要進行將鈾制造為重量約5g的圓筒形小球(Pellet)的成型加工。
另外,通過核燃料提供用于核裂變的能源。
排列于核反應堆內部的核燃料是以如圖1所示的核燃料組件10為單位構成的,核燃料組件10包括骨架體和核燃料棒20,骨架體由上端固定體11、下端固定體12、以及支撐格架13構成,核燃料棒20被裝入至所述支撐格架13,并被形成于所述支撐格架13內的彈簧和淺凹支承。
在此,每個核燃料棒20均包括一個單位的小球21的鈾、以及用于保護該鈾并防止放射能泄露的鋯合金包覆管22,所述核燃料棒20構成為長條(bar)形。
為了制造這種核燃料組件10,防止核燃料棒20的表面被刮擦或支撐格架13被損傷,在核燃料棒20的表面涂漆后將其裝入骨架體,安裝并固定上端固定體11和下端固定體12,從而完成核燃料組件10的組裝。
另外,在向核燃料組件10內裝入核燃料棒20的工序中,雖然是以行為單位向支撐格架13內裝入的,但就裝入工序的特性而言,存在裝入工序完成后核燃料棒20的裝入長度出現差異(5mm以下)的情況。
鑒于此,為了滿足對核燃料棒20的末端距離的設計要求,需要利用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對核燃料棒20的裝入長度進行調節。
在此,如圖2所示,用于調節核燃料棒20的裝入長度的現有的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30,由燃料棒鉗31、裝入棒32以及裝入錘33構成。
利用所述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30對核燃料棒20的裝入長度進行調節的工序如下:
通過燃料棒鉗31將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30連接至需要調節裝入長度的核燃料棒20的端部。
之后,朝向連接有核燃料棒20的反方向擊打所述裝入錘33。
此時,裝入棒32向擊打方向移動,設于裝入棒32的燃料棒鉗31拉動核燃料棒20。
之后,在將裝入錘33恢復至原位后再次朝向連接有核燃料棒20的反方向擊打所述裝入錘33。
通過重復這樣的工序來調節核燃料棒20的裝入長度,并通過這一系列的工序,調節構成核燃料組件10的多個核燃料棒20的裝入長度。
然而,上述現有技術中的核燃料棒末端距離調節裝置30存在如下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電原子力燃料株式會社,未經韓電原子力燃料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876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