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在無線通信中傳輸喚醒信號的方法、裝置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80087657.2 | 申請日: | 2018-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5682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楊維維;戴博;方惠英;劉錕;陳憲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2 | 分類號: | H04W52/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無線通信 傳輸 喚醒 信號 方法 裝置 系統 | ||
公開了用于在無線通信中傳輸喚醒信號的方法、裝置和系統。在一個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由無線通信節點執行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多個無線通信設備傳輸第一信號,其中第一信號指示是否傳輸與第一信號相關聯的多個下行控制信號;以及基于第一信號確定至少一個第二信號,其中每個第二信號指示是否傳輸與第二信號相關聯的單個下行控制信號。
技術領域
本公開總體上涉及無線通信,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在無線通信中傳輸喚醒信號的方法、裝置和系統。
背景技術
機器類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也稱為機器對機器(machineto machine,M2M)通信)是物聯網的主要應用形式。目前,市場上部署的MTC設備主要基于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近年來,由于LTE(長期演進)/LTE-A(LTE-高級)的高頻譜效率,越來越多的移動運營商選擇LTE/LTE-A作為未來寬帶無線通信系統的演進方向。基于LTE/LTE-A的MTC多類型數據業務也將更具吸引力。已經公開了適用于蜂窩級物聯網(Comb-Internet Of Thing,C-IOT)的幾種技術,其中窄帶物聯網(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NB-IoT)技術是最引人注目的。NB-IOT系統專注于低復雜度和低吞吐量的無線接入技術。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改善的室內覆蓋、大規模低吞吐量用戶設備支持、低延遲敏感性、超低設備成本、低設備功耗和網絡架構。
網絡或基站(base station,BS),例如eNB,可以向空閑和處于連接的終端(用戶設備,UE)傳輸尋呼。尋呼過程可以由核心網觸發以通知某個UE接收尋呼請求,并且也可以由eNB觸發以通知系統信息更新。在現有的NB-IoT/MTC系統中,由終端獲取尋呼消息的過程如下:終端在尋呼時刻(paging occasion,PO)檢測相對應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以確定由PDCCH指示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是否攜帶尋呼消息或對應于終端的系統消息的變化的指示。如果終端在PO沒有檢測到相對應的PDCCH,則其指示在這個PO不存在對應于終端的尋呼消息。在下一PO之前,終端將不會再次檢測。終端嘗試根據所有下行控制信息格式解碼PDCCH。如果它不能解碼PDCCH,則終端繼續嘗試下一子幀,直到PDCCH被解碼。這消耗了終端不必要的功率。
因此,用于在無線通信中執行尋呼過程的現有系統和方法并不完全令人滿意。
發明內容
本文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涉及解決與現有技術中呈現的問題中的一個或多個相關的問題,以及提供當結合附圖參考以下詳細描述時將變得顯而易見的附加特征。根據各種實施例,本文公開了示例性系統、方法、設備和計算機程序產品。然而,應當理解的是,這些實施例是通過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呈現的,并且對于閱讀了本公開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在保持在本公開的范圍內的同時,可以對所公開的實施例進行各種修改。
在一個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由無線通信節點執行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多個無線通信設備傳輸第一信號,其中第一信號指示是否傳輸與第一信號相關聯的多個下行控制信號;以及基于第一信號確定至少一個第二信號,其中每個第二信號指示是否傳輸與第二信號相關聯的單個下行控制信號。
在另一實施例中,公開了一種由無線通信節點執行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向多個無線通信設備傳輸第三信號,其中第三信號指示至少一個下行控制信號是否與第三信號相關聯,其中第三信號的存在由多個無線通信設備中的至少一個監控;以及通過高層信令向所述多個無線通信設備通知有效性信息,其中有效性信息是以下中的至少一個:回退位置信息和第三信號的發射功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876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