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裝飾薄膜、裝飾薄膜的制造方法、帶裝飾薄膜的三維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組合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880081981.3 | 申請日: | 2018-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5115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7 |
| 發明(設計)人: | 尾知修平;五味智秋;齋藤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AGC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32B27/30 | 分類號: | B32B27/30;B29C51/10;B29C51/12;B29C51/14;C08F214/18;C08L2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達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劉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裝飾 薄膜 制造 方法 三維 成形 聚合物 組合 | ||
提供:以拉伸后的狀態貼接于三維成形品時,褶皺的產生得以抑制的裝飾薄膜、裝飾薄膜的制造方法、帶裝飾薄膜的三維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組合物。本發明的裝飾薄膜至少具有:基材薄膜層、包含交聯含氟聚合物的含氟層,上述交聯含氟聚合物為:包含基于氟烯烴的單元及具有交聯性基團的單元的交聯性的聚合物的交聯物,上述交聯含氟聚合物的平均交聯點間分子量為500~50,000。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裝飾薄膜、裝飾薄膜的制造方法、帶裝飾薄膜的三維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對于汽車用內外飾品等領域中使用的三維成形品的表面,有時出于外觀性的賦予、表面的保護的目的而實施基于裝飾薄膜的裝飾。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具有包含聚偏氟乙烯的含氟層的裝飾薄膜。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184726號公報
發明內容
上述的裝飾薄膜邊拉伸邊貼接于三維成形品、或以拉伸后的狀態貼接于三維成形品。但是,有如下見解:在將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具有包含聚偏氟乙烯的含氟層的裝飾薄膜邊拉伸邊貼接于三維成形品、或以拉伸后的狀態貼接于三維成形品時,有時會在裝飾薄膜產生褶皺。
本發明鑒于上述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邊拉伸邊貼接于三維成形品、或以拉伸后的狀態貼接于三維成形品時,褶皺的產生得以抑制的裝飾薄膜、裝飾薄膜的制造方法、帶裝飾薄膜的三維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及含氟聚合物組合物。
本發明人等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在包含含氟聚合物的含氟層中,上述含氟層的平均交聯點間分子量處于規定范圍內時,可得到期望的效果,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人等發現通過以下的構成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1]一種裝飾薄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材薄膜層、和包含交聯含氟聚合物的含氟層,前述交聯含氟聚合物為:包含基于氟烯烴的單元及具有交聯性基團的單元的交聯性的聚合物的交聯物,前述交聯含氟聚合物的平均交聯點間分子量為500~50,000。
[2]根據[1]所述的裝飾薄膜,其中,前述交聯性的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相對于前述交聯含氟聚合物的平均交聯點間分子量的比為0.01~15。
[3]根據[1]或[2]所述的裝飾薄膜,其中,前述交聯性的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為3,000~30,000。
[4]根據[1]~[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飾薄膜,其中,前述具有交聯性基團的單元相對于前述交聯性的聚合物所包含的全部單元的含量為3~30摩爾%。
[5]根據[1]~[4]中任一項所述的裝飾薄膜,其中,前述交聯含氟聚合物為:具有第一交聯性基團的前述交聯性的聚合物與具有第二交聯性基團的非氟化合物通過固化劑進行共交聯而成的交聯含氟聚合物,所述固化劑具有2個以上與前述第一交聯性基團和第二交聯性基團均能反應的基團。
[6]根據[1]~[5]中任一項所述的裝飾薄膜,其還具有接合層。
[7]根據[6]所述的裝飾薄膜,其中,前述裝飾薄膜具有依次配置有前述接合層、前述含氟層、前述基材薄膜的結構,且前述含氟層與前述基材薄膜接觸。
[8]根據[6]所述的裝飾薄膜,其中,前述裝飾薄膜具有依次配置有前述接合層、前述基材薄膜、前述含氟層的結構。
[9]根據[1]~[8]中任一項所述的裝飾薄膜,其用于對汽車外飾部件或汽車內裝部件中所用的三維成形品進行裝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AGC株式會社,未經AGC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819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