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隔音結構體在審
| 申請號: | 201880061968.1 | 申請日: | 2018-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350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白田真也;山添昇吾;大津曉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10K11/16 | 分類號: | G10K11/16;B32B3/24;B32B15/01;E01F8/00;E04B1/8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韓香花;崔成哲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音 結構 | ||
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可獲得高隔音性能且能夠適當地保持形成材料的特性的隔音結構體。本發明的隔音結構體具備具有沿厚度方向貫穿的多個貫穿孔的微細穿孔板,其中,微細穿孔板的主表面上的貫穿孔的平均開口直徑為0.1μm以上且小于100μm,多個貫穿孔的至少一部分為在內部成為最大孔徑的形狀的貫穿孔A,在貫穿孔A中,若將最小孔徑設為且將最大孔徑設為則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隔音結構體。
背景技術
具有微細貫穿孔的微細穿孔板(微穿孔板、MPP:Microperforated Panel)為薄膜且能夠在寬頻帶上有效地吸收聲音的結構,其輕量小型,與多孔性吸音體相比,具有耐久性高且不易產生灰塵等優點。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具有多個貫穿孔的多孔板,其配置成在與板形狀或壁形狀的封閉部件之間形成空氣層,所述多孔板中,貫穿孔具有形成于多孔板的其中一個表面的最大孔徑部及形成于多孔板的另一個表面的最小孔徑部,在多孔板的板厚方向的剖視觀察中,該多孔板比連結最大孔徑部和最小孔徑部的直線更向外側膨脹。
并且,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鋁板,其具有沿厚度方向貫穿的多個貫穿孔,所述鋁板中,貫穿孔的平均開口直徑為0.1μm以上且小于100μm,并具有在內部成為最大直徑Ra的形狀且最大直徑Ra和最小直徑Rb滿足1>Rb/Ra≥0.1的形狀的貫穿孔A。記載有該鋁板能夠用作吸音材料([0041]段)。
認為基于微細穿孔板的吸音原理是根據聲波(空氣)通過微細貫穿孔時的摩擦的原理。因此,微細穿孔板的形成材料并不受限定,能夠利用多種材料。因此,能夠結合根據微細穿孔板的設置位置而要求的各種特性來選擇微細穿孔板的形成材料。
例如,在欲對微細穿孔板賦予金屬光澤時、欲提高光的反射率時、欲賦予金屬手感時等,能夠通過利用金屬材料來對微細穿孔板賦予這種特性。或者,在欲賦予透明性時、欲賦予樹脂手感時等,能夠通過利用樹脂材料來對微細穿孔板賦予這種特性。并且,微細穿孔板的吸音效果基于微細貫穿孔內的熱粘性阻力,因此還能夠選擇其他材料。例如,重視布料手感時,能夠選擇布料或者毛氈等作為材料,并在布料或者毛氈形成微細貫穿孔來作為微細穿孔板。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18197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6/060037號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為了保留微細穿孔板的形成材料所具有的外觀和觸感等特性,需要減小形成于微細穿孔板的貫穿孔的開口直徑。例如,若開口直徑大,則容易看到貫穿孔,即使是相同的開口率,若是大的貫穿孔,則個數減少,因此容易被看成不均勻,導致外觀與原始材料不同。
然而,從吸音特性的觀點考慮,在貫穿孔的開口直徑小的情況下,需要增大開口率。因此,存在如下問題:即使在貫穿孔的開口直徑小的情況下,也由于貫穿孔的數量變得過多,導致難以維持形成材料的外觀和觸感等特性。
本發明將解決上述以往技術的問題點,提供一種可獲得高隔音性能且能夠適當地維持形成材料的特性的隔音結構體作為課題。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了深入研究,其結果,發現通過如下內容能夠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了本發明,即,一種隔音結構體,其具備具有沿厚度方向貫穿的多個貫穿孔的微細穿孔板,其中,微細穿孔板的主表面上的貫穿孔的平均開口直徑為0.1μm以上且小于100μm,多個貫穿孔的至少一部分為在內部成為最大孔徑的形狀的貫穿孔A,在貫穿孔A中,若將最小孔徑設為且將最大孔徑設為則為
即,發現了能夠通過以下結構解決上述課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膠片株式會社,未經富士膠片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619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通過纏繞可變截面條帶制造型材的方法
- 下一篇:細菌菌體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