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機動車的底盤元件的遮蓋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880053535.1 | 申請日: | 2018-07-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323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7 |
| 發明(設計)人: | B·波斯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奧迪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7/00 | 分類號: | B60G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吳鵬;牛曉玲 |
| 地址: | 德國因戈***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機動車 底盤 元件 遮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底盤元件的遮蓋元件(10),該遮蓋元件包括遮蓋底盤元件的至少一部分的遮蓋面(12)以及第一固定部段(16),該第一固定部段從遮蓋元件(10)的表面朝向底盤元件延伸并且具有用于固定件的接納部(22)。本發明的特征在于,遮蓋元件(10)具有開口(14),所述開口能實現對第一固定部段(16)的接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根據在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說明的類型的、用于機動車的底盤元件的遮蓋件。
背景技術
一旦機動車開始運動,就會出現大量的空氣渦旋。尤其是車輪懸架的區域和機動車的下側在空氣動力學方面是問題區。現代機動車的下側以及形成車輪懸架的一部分的底盤控制臂部分地配設有特殊構造的遮蓋裝置,以便實現對底部和車輪的更好的繞流。改進的空氣動力學尤其降低了汽車的消耗和噪聲水平。此外,該遮蓋裝置還確保了在駛過障礙物時防止碎石撞擊和損壞。
因此,例如文獻US 7,654,544提出一種用于具有向下敞開的空心型材的底盤控制臂遮蓋件。底盤控制臂的π形橫截面能使遮蓋件力鎖合和形狀配合地固定在控制臂的外側上。
文獻DE 10 2013 006 253 A1公開了一種用于底盤控制臂的遮蓋裝置,該遮蓋裝置具有用于設計為鉚釘或螺釘的固定件的接納部。遮蓋裝置的螺紋連接例如允許可拆松地固定在底盤控制臂上。因為由塑料制成的遮蓋裝置不能建立足夠的擰緊扭矩,所以金屬的套筒形成接納部。為了將套筒固定在接納部中,套筒的端部可以被卷邊。
在文獻DE 10 2014 003 305 A1中描述了一種此類型的遮蓋裝置,該遮蓋裝置能借助于安裝夾固定在底盤控制臂上。由于空氣引導元件導致不能接近沿行駛方向指向前方的一側,因此,遮蓋裝置僅能借助于安裝夾固定在底盤控制臂的一側上。突出的固定部段的復雜幾何形狀要求遮蓋裝置的精確的安裝順序。此外,遮蓋裝置的形狀與底盤控制臂的形狀精確地匹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進根據在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說明的類型的、用于底盤元件的遮蓋裝置,使得確保遮蓋裝置的簡單且防丟失的裝配。
該目的通過權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述的特征結合其前序部分的特征來實現。
從屬權利要求構成本發明的有利的改進方案。
用于底盤元件、尤其是用于底盤控制臂的遮蓋元件通常包括遮蓋面,該遮蓋面具有至少一個從遮蓋面朝向底盤控制臂延伸的固定部段,以及沿行駛方向在前方突起/聳立的壁部。底盤控制臂以及遠側的固定部段具有用于固定件的接納部,借助于該固定件將遮蓋元件固定在底盤控制臂的下側上。沿行駛方向在前方突起的壁部用于提高空氣動力學性能并且也提供保護以防止碎石撞擊。然而,這限制了對于底盤控制臂和固定部段的可接近性,因此固定件僅能安裝在單側。
根據本發明,遮蓋元件具有至少一個開口,該開口使得能接近從遮蓋元件朝向底盤控制臂形成的至少一個固定部段。固定部段這樣布置,即,該固定部段在安裝狀態下沿控制臂縱向方向在底盤控制臂的接片之一上延伸。根據本發明的遮蓋元件的設計方案可以借助于開口實現簡單地接近遠側的固定部段。特別是也確保了,對于沿行駛方向位于前方的接片的接近,否則由于突起的壁部而不能接近該接片。由此以有利的方式實現了遮蓋元件在底盤控制臂的兩個接片上的固定。本發明的這個實施方式不僅確保了遮蓋元件的特別簡單的安裝,而且還確保了遮蓋元件的防丟失的安裝。另一優點是,在軸向和側向調整遮蓋元件時的更高的自由度,從而遮蓋元件的造型能安裝在具有不同幾何形狀、例如不同寬度的各種底盤控制臂上。
一種優選的實施形式規定,遮蓋元件具有第二固定部段,其中,構造在遮蓋元件中的開口定位在兩個固定部段之間并且以特別簡單的方式確保對兩個固定部段的接近。
優選地,遮蓋元件的開口設計為矩形。該實施方式不僅能實現特別簡單地進入開口,而且提供了將矩形的每個側邊都用于形成鉸鏈的可能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奧迪股份公司,未經奧迪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535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