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參考信號的發送和接收方法及裝置、基站和用戶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880001030.0 | 申請日: | 2018-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8864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菊;張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思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15 | 代理人: | 林祥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區清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參考 信號 發送 接收 方法 裝置 基站 用戶 設備 | ||
本公開是關于一種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及裝置、參考信號的接收方法及裝置、基站、用戶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中,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包括:根據參考信號的初始可發送位置獲得參考信號的多個可發送位置,其中,這多個可發送位置包括初始可發送位置;在每個可發送位置發送參考信號之前進行信道檢測;若檢測到信道空閑,則在對應的可發送位置發送參考信號,其中,參考信號攜帶的參考信號索引包括初始可發送位置對應的參考信號索引和當前可發送位置與初始可發送位置之間的偏移量。本公開實施例,可以提高參考信號的發送機會。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參考信號的發送方法及裝置、參考信號的接收方法及裝置、基站、用戶設備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在新空口(New Radio,簡稱NR)授權頻譜下,每個時隙(slot)包括14個符號,而1毫秒(ms)內含有多少個slot由子載波間隔決定。例如,子載波間隔為15千赫茲(KHz)時,1ms內含有1個slot;子載波間隔為30KHz時,1ms內含有2個slot;而子載波間隔為60KHz時,1ms內含有4個slot,以此類推。
在NR中,為了減少永遠在線(always on)的參考信號,從而減少開銷,提出了一種同步信號塊(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簡稱SSB),每個SSB占用4個連續的符號,按順序分別為主同步信號(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簡稱PSS)、物理廣播信道(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簡稱PBCH)、輔同步信號(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簡稱SSS)和PBCH,其中,SSS所在符號中間12個資源塊(RB)為SSS,兩側各4個RB為PBCH,PBCH中有些子載波為解調參考信號(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簡稱DMRS)。同步信號塊的子載波間隔可以為15KHz,30KHz,120KHz和240KHz。所有同步信號塊在5ms內發送。為了支持波束(beam)發送,在有beam時,每個beam都需要發送SSB,所以5ms內可發送的同步信號塊的數目最大為4(載頻3GHz以下時)或8(載頻3GHz~6GHz時)或64(載頻6GHz以上時),而這5ms內的多個SSB稱為同步塊集合(SSB burst set)。SSB burst set的周期可以為5ms,10ms,20ms,40ms等。
當同步信號塊的子載波間隔為15KHz時,同步信號塊時域分布為:每14個符號中占用符號2~5和符號8~11。而子載波間隔為15KHz時,同步信號塊的數目最大為4或8,即每個同步信號塊的起始符號位置為{2,8}+14*n,n為0,1或0,1,2,3。
當同步信號塊的子載波間隔為30KHz時,同步信號塊的第一種時域分布為:每14個符號中占用符號2~5和符號8~11。而子載波間隔為30KHz時,同步信號塊的數目最大為4或8,即每個同步信號塊的起始符號位置為{2,8}+14*n,n為0,1或0,1,2,3。
當同步信號塊的子載波間隔為30KHz時,同步信號塊的第二種時域分布為:每28個符號中占用符號4~7,符號8~11,符號16~19和符號20~23。而子載波間隔為30KHz時,同步信號塊的數目最大為4或8,即每個同步信號塊的起始位置為{4,8,16,20}+28*n,n為0或者n為0,1。
當同步信號塊的子載波間隔為120KHz時,同步信號塊時域分布為:每28個符號中占用符號4~7,符號8~11,符號16~19和符號20~23。而子載波間隔為120KHz時,同步信號塊的數目最大為64,即每個同步信號塊的起始位置為{4,8,16,20}+28*n,n為0,1,2,3,5,6,7,8,10,11,12,13,15,16,17,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8000103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