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精準測溫型的電磁爐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74877.6 | 申請日: | 2018-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5842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9 |
| 發明(設計)人: | 周杰;梁樹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精誠電能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C7/08 | 分類號: | F24C7/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深研專利事務所 44229 | 代理人: | 王彥昌 |
| 地址: | 523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測溫 紅外測溫儀 安裝孔 電磁爐 隔離罩 光纖 加熱面板 透明玻璃 控制器 鍋體 通孔 電磁爐技術領域 數據輸入控制器 本實用新型 紅外測溫 紅外射線 爐體內部 溫度顯示 接觸式 靈敏度 器皿 鍋具 爐體 連通 測量 穿過 響應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爐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精準測溫型的電磁爐,包括爐體和加熱面板,所述加熱面板的中心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設有透明玻璃,所述爐體內部設有隔離罩,所述隔離罩內設有光纖紅外測溫儀,所述隔離罩設有與安裝孔連通的通孔;還包括控制器和LED顯示面板。光纖紅外測溫儀的特點是非接觸式的測量,測溫范圍廣,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能夠精確測得鍋具、器皿的溫度,使用該電磁爐時,光纖紅外測溫儀發出紅外射線穿過通孔和透明玻璃于鍋體,進行測溫,之后光纖紅外測溫儀把測溫數據輸入控制器,控制器通過LED顯示面板將溫度顯示出來,這樣就方便人們在使用時很好地控制鍋體的溫度,減少了燒過情況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爐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精準測溫型的電磁爐。
背景技術
電磁爐又名電磁灶,是現代廚房革命的產物,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制成的電氣烹飪器具,它無需明火或傳導式加熱而讓熱直接在鍋底產生,因此熱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是一種高效節能櫥具,完全區別于傳統所有的有火或無火傳導加熱櫥具。由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即勵磁線圈)、高頻電力轉換裝置、控制器及鐵磁材料鍋底炊具等部分組成。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于交變磁場中的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渦旋電流,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運動所致;渦旋電流的焦耳熱效應使導體升溫,從而實現加熱。現有的電磁爐在使用時不能準確反映鍋體的溫度,因而容易造成燒鍋。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精準測溫型的電磁爐,能夠精確測得鍋具、器皿的溫度,減少燒鍋情況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精準測溫型的電磁爐,包括爐體和加熱面板,所述加熱面板的中心設有安裝孔,所述安裝孔設有透明玻璃,所述爐體內部設有隔離罩,所述隔離罩內設有光纖紅外測溫儀,所述隔離罩設有與安裝孔連通的通孔,以供光纖紅外測溫儀測量鍋體的溫度;還包括控制器和LED顯示面板,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入端和光纖紅外測溫儀電連接,所述控制器的信號輸出端和LED顯示面板電連接。
進一步,所述加熱面板為耐熱黑晶板。
進一步,所述爐體的下部設有多個底座。
進一步,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設有防滑墊。
進一步,所述爐體內設有防輻射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光纖紅外測溫儀的特點是非接觸式的測量,測溫范圍廣,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能夠精確測得鍋具、器皿的溫度,使用該電磁爐時,光纖紅外測溫儀發出紅外射線穿過通孔和透明玻璃于鍋體,進行測溫,之后光纖紅外測溫儀把測溫數據輸入控制器,控制器通過LED顯示面板將溫度顯示出來,這樣就方便人們在使用時很好地控制鍋體的溫度,減少了燒過情況的發生。另外,隔離罩將光纖紅外測溫儀與鍋體隔開,防止高溫鍋體對光纖紅外測溫儀造成損壞。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爐體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連接關系示意圖。
附圖標記:1、爐體;11、隔離罩;12、通孔;2、加熱面板;21、安裝孔;22、透明玻璃;3、光纖紅外測溫儀;4、控制器;5、LED顯示面板;6、底座;7、防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精誠電能設備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精誠電能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7487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