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河涌生化治污技術中的增氧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73358.8 | 申請日: | 2018-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507721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師楚;關麗瑩;梁嘉文;崔鶴川;馮麗團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弘峻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02 | 分類號: | C02F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74 | 代理人: | 全成哲 |
| 地址: | 528200 廣東省佛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進水腔室 出水腔室 深水增氧 供氣管 河涌 頂部設置 增氧系統 出水口 進水口 生化 水體 本實用新型 飽和狀態 供氧裝置 水體流動 出氣口 高度比 進水腔 氧氣泡 氧氣 河床 互通 室內 上游 分割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河涌生化治污技術中的增氧系統,包括有深水增氧池,深水增氧池自上而下分割為進水腔室和出水腔室,進水腔室和出水腔室于底部處互通,進水腔室處于河涌上游,出水腔室處于河涌下游,進水腔室頂部設置有進水口,出水腔室頂部設置有出水口,進水口高度比出水口高,在進水腔室內插進有供氣管,供氣管插至進水腔室底部,供氣管連接供氧裝置,供氣管上設置有出氣口,采用本技術方案后,通過在河床上增加深度較深的深水增氧池,并控制水體流動路徑需要經過深水增氧池底部,從而增加氧氣泡在水體中的上升時間和逗留時間,創造有利條件給水體吸足氧氣,甚至可以達到飽和狀態,成本低,效果顯著。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河涌生化治污技術中的增氧系統。
背景技術:
河涌治污一直是困擾各級地方政府的難題,行業專家嘗試過不同的治污方式進行污水治理,但效果甚微。近年來采用了一種新的治污方式,細菌治污。主要是在河涌水體中培植硝化菌等細菌,由硝化菌等細菌分解水體中的有機物,而培植硝化菌要求水體含氧量要充足,技術人員為了提高水體的含氧量,會采取往水體內注入氧氣,氧氣氣泡在水體中上浮的過程中會被水吸收,從而達到增氧的效果,一般來說,氧氣經過小孔排出進入水體內,可以產生<2mm的微氣泡,擴大了氣(氧氣)、水、固(活性污泥微生物)相互接觸面積,氣、液、固傳質效率高,但實際情況是,因大部分河涌深度較淺,氧氣泡在進入水體后上升路徑太短,水體還沒吸收足夠,氣泡已經上升至水面逃逸了,試驗結果表明,在1M水深中通氧,氧氣的利用率只達到16%,而在5米水深中,氧氣利用率可以達到80%,所以水深越深,氧氣利用率越高。為了使水體吸收足夠的氧氣,使其含氧量充足,有技術人員通過挖深河床,增加水體的深度,延長氧氣氣泡上升的路徑,但這種方式工程大,成本昂貴。也有技術人員通過加大純氧的供給,使水體吸收足夠氧氣,但氧氣耗費巨大,浪費嚴重,增加了治污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河涌生化治污技術中的增氧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可以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河涌生化治污技術中的增氧系統,包括有深水增氧池,深水增氧池自上而下分割為進水腔室和出水腔室,進水腔室和出水腔室于底部處互通,進水腔室處于河涌上游,出水腔室處于河涌下游,進水腔室頂部設置有進水口,出水腔室頂部設置有出水口,進水口高度比出水口高,在進水腔室內插進有供氣管,供氣管插至進水腔室底部,供氣管連接供氧裝置,供氣管上設置有出氣口。
在供氣管底部設置有氣泡細化器。
在深水增氧池的頂部設置有密封蓋,在密封蓋上往深水增氧池內插進氧氣收集管,氧氣收集管的另一端連接供氧裝置入氣口。
采用本技術方案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方案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在河床上增加深度較深的深水增氧池,并控制水體流動路徑需要經過深水增氧池底部,從而增加氧氣泡在水體中的上升時間和逗留時間,創造有利條件給水體吸足氧氣,甚至可以達到飽和狀態,成本低,效果顯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河涌生化治污技術中的增氧系統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弘峻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弘峻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7335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采用半固定床層式生物填料的好氧接觸氧化池
- 下一篇:一種黑臭水體處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