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利用電容耦合并用方波控制繼電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60865.8 | 申請日: | 2018-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133420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9 |
| 發明(設計)人: | 寧銀河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盈科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H47/32 | 分類號: | H01H47/3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中迪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3 | 代理人: | 尤伯朋 |
| 地址: | 528311 廣東省佛山市順***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三極管 微控制單元MCU 繼電器 控制繼電器 輸出端 電容 電阻 斷開 本實用新型 控制三極管 電容耦合 導通 方波 并用 分離狀態 通電狀態 通斷狀態 集電極 接收方 吸合 串聯 開車 失控 | ||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利用電容耦合并用方波控制繼電器,三極管Q1,用于控制導通或斷開功能;微控制單元MCU,微控制單元MCU的IO輸出端與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接,并且微控制單元MCU的IO控制三極管Q1的通斷狀態;繼電器KA,繼電器KA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連接,三極管Q1控制繼電器KA吸合或分離狀態;三極管Q1的基極與微控制單元MCU的IO輸出端之間串聯有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阻R3,所述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阻R3構成斷開回路,斷開車回路接收方波的頻率達到F>1/RC時,控制三極管Q1導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結構通過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阻R3構成斷開回路,能防止因IO輸出端出現損壞,避免繼電器一直處于通電狀態而導致整體失控。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利用電容耦合并用方波控制繼電器。
背景技術
繼電器線圈需要流過較大的電流(約50mA)才能使繼電器吸合,一般的集成電路不能提供這樣大的電流,因此必須進行擴流,即驅動。
為用三極管驅動繼電器的電路,繼電器線圈作為集電極負載而接到集電極和正電源之間。當輸入為0V時,三極管截止,繼電器線圈無電流流過,則繼電器釋放(OFF);相反,當輸入為+VCC時,三極管飽和,繼電器線圈有相當的電流流過,則繼電器吸合(ON)。
現有的采用微控制單元MCU控制三極管通斷狀態,使三極管對繼電器實施有效控制,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足之處:微控制單元MCU的IO輸出端損壞后,IO輸出端可能出現高電平,使三極管處于打開,從而驅動經繼電器,最終導致失控狀態。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能防止因IO輸出端出現損壞,避免繼電器一直處于通電狀態而導致整體失控的利用電容耦合并用方波控制繼電器。
本實用新型描述的一種利用電容耦合并用方波控制繼電器,包括如下。
三極管Q1,用于控制導通或斷開功能。
微控制單元MCU,微控制單元MCU的IO輸出端與三極管Q1的基極相連接,并且微控制單元MCU的IO控制三極管Q1的通斷狀態。
繼電器KA,繼電器KA與三極管Q1的集電極相連接,三極管Q1控制繼電器KA吸合或分離狀態。
三極管Q1的基極與微控制單元MCU的IO輸出端之間串聯有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阻R3,所述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阻R3構成斷開回路,斷開車回路接收方波的頻率達到F>1/RC時,控制三極管Q1導通。
具體進一步,所述繼電器KA電連接開關K1。
具體進一步,所述繼電器KA并聯有第一二極管D1。
具體進一步,所述微控制單元MCU的型號是8032或8052或8752或8952或C8051。
具體進一步,所述三極管Q1與第二電容C2之間還依次串聯有第一電阻R1和第三二極管D3。
具體進一步,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和基極之間并聯有第二電阻R2。
具體進一步,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和基極之間并聯有第一電容C1。
具體進一步,所述三極管Q1的發射極和基極之間并聯有第二二極管D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結構通過第二電容C2和第三電阻R3構成斷開回路,能防止因IO輸出端出現損壞,避免繼電器一直處于通電狀態而導致整體失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盈科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廣東盈科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6086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繼電器控制電路
- 下一篇:一種提高防水性能的安全繼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