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智能掃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822260698.7 | 申請日: | 2018-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09619978U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彭珉;管大為;占毅;楊瑤;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B15/10 | 分類號: | E02B15/10;B63B35/32;H04N7/1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樓高潮 |
| 地址: | 2111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面垃圾 水面 垃圾收集 智能掃描 垃圾 垃圾收集模塊 景區 動力模塊 收集裝置 探測模塊 自航式 懸停 漂浮 隔板 本實用新型 垃圾收集桶 水面漂浮 提高裝置 自動掃描 頂蓋 進水量 收集桶 底殼 淹沒 智能 | ||
1.一種智能掃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垃圾探測模塊、垃圾收集模塊、動力模塊和緊急懸停模塊,結構上被隔板分為頂蓋、收集桶和底殼三個區域;
所述垃圾探測模塊包括高清攝像頭、電池、微處理器和空心支柱;所述電池及微處理器均設置于裝置的頂蓋內部;所述電池與高清攝像頭及微處理器相連,提供電源;所述高清攝像頭設置于裝置頂蓋的外部兩側,與微處理器連接,每間隔5min自動拍攝一次水面情況,將相片傳給微處理器,微處理器通過分析相片,智能的判斷該水面是否需要進行垃圾收集或者判斷此次垃圾收集工作是否可以結束;所述空心支柱設置于裝置的收集桶內部,用于支撐頂蓋中的垃圾探測模塊的組件;
所述垃圾收集模塊包括濾網、升降板、液位傳感器和排水管;所述濾網設置于裝置的收集桶內部;所述液位傳感器分為兩組,一組安裝在裝置頂蓋的外側,用于感應水面是否低于裝置的最高處,以判斷裝置是否會被淹沒,另一組安裝在裝置底殼的外側,用于感應水面是否達到裝置的底部,以判斷裝置是否能夠進行垃圾收集工作;裝置收集桶和底殼的底部均設有小孔,所述排水管連接兩小孔,用于將流入收集桶的水排出裝置外;所述升降板緊密圍繞在收集桶周圍,阻止水流進入裝置,用以保障裝置在航行過程中,不受水面擾動影響;所述升降板可根據微處理器的指令自動向外張開上升至裝置頂蓋處,或下降并向內合攏隔絕水流;裝置頂蓋內的電池為垃圾收集模塊的組件提供電源;
所述動力模塊包括電池,配重塊和螺旋槳;所述電池與螺旋槳的電機相連,設置于裝置底殼內部;所述配重塊設置于裝置底殼內部,用于保障裝置的穩定性;所述螺旋槳安裝于裝置底殼外側,用于改變裝置的航行方向;
所述緊急懸停模塊包括氣泵和橡膠圈;所述氣泵設置于底殼內部,通過底殼側面的小孔與橡膠圈相連,裝置底殼內的電池為氣泵提供電源,所述微處理器控制氣泵的運行;所述橡膠圈箍在裝置底殼的外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掃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為24V直流鋰電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掃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支柱的數量為4個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掃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的數量為3個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掃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處理器為stm32微處理器,數量為1個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智能掃描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由兩塊對稱的圓弧板組成,圓弧板通過連桿與裝置頂蓋鉸連,連桿可旋轉,讓升降板向外撐開,同時向上升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822260698.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魚塘藻類打撈裝置
- 下一篇:一種雙筒自航式水面垃圾收集裝置





